明朝经济的手工业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1 19:23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11-10 21:39
明朝经济的手工业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11-10 22:56
手工业方面,明代仍然延续元代的匠籍制,也就是规定全国技术好的手工业工人必须于官营手工业部门服务的制度 。明代定以前的匠户为匠籍,并规定这些入匠籍的手工、工人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行,但不同点在于明代时,他们不需永远在王朝服役,而只要依规定每隔几年轮班到京城服役一次即可,称之为轮班匠。但由于到京城的路途遥远,轮班匠仍然常常发生逃役的状况,于是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朝廷便下令轮班匠可缴交银两折抵役期,称为“匠班银”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匠班银”四钱五分,从而废除轮班制。但仍有部分工人留在官营手工业单位服务,匠籍制并未完全废除 。
瓷器、造纸印刷业和矿冶业
自明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松江潞安府全盛时有织机1.3万张,促进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南京、临清等城市“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
南京一地有众多的陶瓷厂,每年可生产100万亿件瓷器。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制瓷使用旋坯车,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还使旋出的瓷坯更为精细和规格化。施釉方式以吹釉法代替刷釉法,使施釉更加均匀光泽。并且发展出彩色瓷器。冶铁技术也有明显的提高,由灌钢冶炼法发展到苏钢冶炼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炼钢方法 。
当时,仅景德镇一处,就有上万家制瓷工匠和作坊,拥有制瓷的高超技术,有设备完善的官窑,也有生产大量民用瓷器的民窑。当时已遍布福建、江西、浙江、河南、四川等省的,“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千人”,纸张品种有“竹纸”、“火纸”、“糙纸”、“柬纸”、“吉纸”、“皮纸”、“棉纸”。印刷作坊,规模相当大,印刷的创新是铜、铅活字印刷,彩色套印和拱花等工艺。采煤业、炼钢冶铁、银矿开发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据阿拉伯旅游家记载,当时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产业,在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保守估计就有近两万人。跟欧洲和回教世界不同,当时第三产业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员不以扫荡第三产业为政绩,明朝读书人又独爱风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数巨大,第三产业为世界之最并不奇怪。
瓷器、造纸印刷业和矿冶业
自明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松江潞安府全盛时有织机1.3万张,促进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南京、临清等城市“周围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财货,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
南京一地有众多的陶瓷厂,每年可生产100万亿件瓷器。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制瓷使用旋坯车,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还使旋出的瓷坯更为精细和规格化。施釉方式以吹釉法代替刷釉法,使施釉更加均匀光泽。并且发展出彩色瓷器。冶铁技术也有明显的提高,由灌钢冶炼法发展到苏钢冶炼法,是一种效率较高的炼钢方法 。
当时,仅景德镇一处,就有上万家制瓷工匠和作坊,拥有制瓷的高超技术,有设备完善的官窑,也有生产大量民用瓷器的民窑。当时已遍布福建、江西、浙江、河南、四川等省的,“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千人”,纸张品种有“竹纸”、“火纸”、“糙纸”、“柬纸”、“吉纸”、“皮纸”、“棉纸”。印刷作坊,规模相当大,印刷的创新是铜、铅活字印刷,彩色套印和拱花等工艺。采煤业、炼钢冶铁、银矿开发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据阿拉伯旅游家记载,当时在中国,几乎每一座城市都存在第三产业,在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保守估计就有近两万人。跟欧洲和回教世界不同,当时第三产业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员不以扫荡第三产业为政绩,明朝读书人又独爱风花雪月,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数巨大,第三产业为世界之最并不奇怪。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