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李瀚林历史人物之传说?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7 20:37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4-27 11:38
讲述李瀚林身前之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4-27 12:15
【故事】李翰林逸闻趣事





李翰林名钟峨,字雪原,号芝麓,通江县兴隆乡九浴溪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6岁开始读书而不好学;18岁寒窗苦读之时,其父受诬入狱,与兄钟壁四处奔走营救无效,认识到清官难当,贪官易做,立志作一个于国于家有用之人。于是,且耕且读,发愤学习。在其父李蕃(曾任山东黄县县令),兄钟壁(曾任刑部督捕清吏司主事,皇上例授承德郎,御赐麒麟)、蒙师马龙吟、发妻雷氏几位德才兼备的老师的指点督促下,“春夜伴读,讲五经之义,雪朝吟咏,发诗词之微,”学业精进。李钟峨32岁中举,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谕,45岁考中“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2岁以同考官身份参加康熙壬辰科会试阅卷,56岁至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考生2700人;康熙五十九年,李钟峨任广西学政,61岁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七月,升右庶子掌坊,九月升左庶子掌坊,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11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考;雍正五年,任太常寺少卿。

李翰林一生,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纂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李钟峨督学福建时,刻其父《雪鸿堂》集,其兄李钟壁《燕喜堂》集,并附自撰《垂云亭》诗文集于后,共以《雪鸿堂集》刊印问世,后选入《四库全书.集部》。

李翰林的足迹遍及京城、川、黔、桂、闽及江南一带,不仅是通江县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也是全省、全国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名人。关于李翰林的轶闻趣事甚多,本文遴选几则以飨读者。


石洞启蒙

李钟峨幼年多病,6岁不能行,11岁才开始训蒙。他老家下面有一石洞,高三丈,宽二丈余,可容十余人。洞内空气清新,冬温夏凉;洞外松竹掩映,春夏花香四溢。洞口曲径通幽。李钟峨在此发蒙,蒙师叫马龙吟。马龙吟当年设馆于此,以人名为洞名,故称“龙吟洞”。龙吟洞内有诸多石刻,如“良弼天储”、“金榜标名”等。洞口刻“龙吟洞”三个大字,并刻有“图书光说筑,雾卷莲峰现;岩开石镜明,飞旌释尹犁”诗一首。落款为“万历丁酉秋,明学士乾奄题”。

李翰林在“龙吟洞”读书7年之久,直到其父被诬下狱为止。后人常说:“石岩洞里出翰林”。


巧对答康熙

由于李翰林才德出众,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常邀他出外游玩。一天,君臣来到一条河边,见一船夫在船里舀水,康熙便出了一个对子:“船漏漏满,桶漏漏干;”李翰林稍加思索,对道:“灯吹吹熄,火吹吹燃。”

康熙见沙滩上一只白鹤走来,马上出一对:“白鹤探沙,两行‘个’字;”李翰林见一红蛇从河里游来,即对:“赤蛇过水,一路‘之’文。”

又一次,康熙和李翰林在路上碰着一个挑担子的,挑得很重。皇帝说:“人轻担重轻挑重;”翰林道:“脚短路长短走长。”

康熙见七只鸭子在水里游,于是又出一对:“七鸭浮七江,数数数,三双一只;”李翰林略一沉思,对道:“尺蛇入尺洞,量量量,九寸十分。”

一下江南主考

江南是出才子的地方,考生往往恃才骄傲。主考官必须是才能出众、文思敏捷的人担任,方能完成任务。

李翰林初到江南,兴致很高,想一览江南风光。他租来一只小船,装成艄公,在河里划船游览。一些赴考的童生,乘船过河。李翰林来推渡他们。考生一上船便吟诗作对,非常热闹。一考生说:“风吹杨柳千枝动。”另一考生说:“雨打江河万点波。”

李翰林看着这般情景,一边推船一边说:“各位童生,‘千枝’、‘万点’你们数过的吗?”一考生傲慢地反问:“那你说怎么对?”李翰林说:“按我想应改为‘枝枝动’、‘点点波’为好。”考生们听了,都觉得“艄公”挺有意思,不再喧哗了。

李翰林见没有人开腔,又逗趣地说:“各位童生,我听别人作了一首诗,觉得有趣,就是字写不起。”那些考生马上说:“你念,我们记。”一个个都掏出了纸笔。

李翰林念:“ miamia一小舟,吱嘎水上流。乒乓几桡片,he lo下扬州。”念完之后,一个个考生面面相觑,李翰林笑了,考生们低着头,一笑而去。

李翰林到江南后,那里的考生都知道他是四川人,对他有些轻视。第一场考试进考场时,考生们闹闹嚷嚷,很不严肃。有一个考生出一对子交给李翰林,对子是:“黄河九曲弯,水滚滚,浪翻翻,大宗师从何而来?”意思是讥讽李是四川人,认为四川不出才子。就“大宗师“三字讲,本是主考官的尊称,但“宗师”二字与“东西”谐音,暗带辱骂之意。李翰林看后,随口对道:“巫山十二峰,云暗暗,雾霭霭,老仙人从天而降!”考生尝到他的厉害后,一个个规规矩矩地进了考场。

李翰林在主考中,十分爱惜人才。他对每一份考卷都细心审阅,披览再三,经他选中的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下江南主考

康熙六十年,李翰林二下江南主考。他装成游客暗察考棚。考棚设在张家楼,楼高三层,考生们正在那里打牌掷骰子,毫不在乎。有的考生议论说:“据说这次主考官是四川人,有点厉害。”有的考生回应说:“厉害,他读过《三字经》么?”

李翰林下楼来,就在墙上书了一首《题张家楼考棚》的诗:“一上张家楼上楼,眼空碧海气横秋;三千岭岳凌霄汉,百丈栏杆壮斗牛。犊背几声催牧笛,岸边数爿打渔舟。不是青山云雾隔,看破江南十二州。”

不少考生看到此诗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是一首好诗,是才来的主考大人题的;有的问:新来的主考大人是什么地方人?有知道者答道:听说是大巴山边远地区的壁州人。其中有不少考生口出狂言:“山巴佬读过几本书?也来主什么考?”李翰林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要治一治这群狂生。

正式考试这一天,李令一书童手拿尺子、剪子、灰线包,边走边鸣锣道:考生请注意,主考大人出题了!第二天,考场门口依然悬着尺子、剪子、灰线包。不少聪明的考生,知道考题就是“三才(裁)者:‘天、地、人’也”,小子鸣鼓而公之,是《三字经》上的,傍题作出不少好文章。那群狂生呢,对考题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得名落孙山。

拒受“苞苴”

古代不要代价而馈赠的礼物叫“苞苴”,今人叫“塞包袱”。1717年,李翰林提督福建省学政,脚未站稳,当地官员就给他送来“茶水、菜蔬”费。李询问其故,才知道原来举行考试,主考官的茶菜费用,都是由下面层层摊派。一些下属乘机敲诈民财流入自己腰包,只是苦了老百姓。由于层层加码,怨声载道,还美其名曰“欢迎主考大人。”李翰林弄清原由后,立即通知有关方面退回“苞苴”,并明令禁止,铲除了这一弊端。同时,以往取生,重文轻武,李翰林文武并重,宣称:吾不忍名器滥至此,不卖秀才一名,做到文武并重,人尽其才。李翰林此举,使很多读书人感激涕零。为纪念他,在福建省城建有“福建学政李钟峨肖像——诺水书院”,春秋享祭,以不忘其泽惠于民。



敢冒天威

李翰林做事尽职尽责,刚直不阿。李钟峨担任右常寺少卿时,担负培养皇帝接班人的重任。他在教乾隆太子读书时,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严格要求。雍正对太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常到太子读书处了解情况。可乾隆太子嬉玩成性,又恃太子身份,不受老师的约束。

有一次,乾隆贪玩背不得书,李翰林叫他跪着读,正巧雍正巡东宫,见心爱的儿子在罚跪,便去拉起来就走,并怒气冲冲地说:“读也是君,不读也是君,何必在此受辱。”李翰林也不客气地说:“读则为尧舜之君,不读则为桀纣之君。这里有先辱后荣和先荣后辱之分也。”

雍正一听,觉得有道理,便收敛脸上的怒意说:“卿之言是也,后理当严格要求。刚才乃朕之过,吾当痛改之。”雍正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后继有人,知错能改,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一诗息讼

李钟峨胞弟李钟眉的儿子李绅,因叔父在京为官,仗势欺人,与邻居王姓争屋基地。因两姓都是名门望族,告到官府,官府久拖不决。李绅想倚杖叔父李翰林的声望打赢官司,给李翰林写信并附诗一首:“水绿山青景色幽,前人置下好田畴。而今王氏来争界,竟说石墙为他修。”

李翰林见信后,知李绅好胜,即回信引诗一首:“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哪见当年秦始皇。”

李绅接信后见没有得到支持,劝导以和为贵,便罢讼与王家言归于好,互谅互让,和睦相处,传下一段佳话。


妙对还乡

李钟峨在翰林院22年,享有各种殊荣。眼看雍正玩弄权术,打击排斥康熙重用的老臣,国是日非,早有去意,多次向雍正提出请求;其实,雍正也早有想法,只是不好明说和没有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一次,雍正自炫其才对李说:“卿想家吗?”李答曰:“想。”雍正早已熟虑,说:“我给你出个对子,若能对上,即放你回家。”李说:“请圣上出上联。”雍正假装思索,缓缓地说:“十口心思,思乡思家思父母。”李随即跪下答出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李长跪不起。雍正嫉才,不得不说:“对得好。”顺水推舟批准了李翰林回家的请求,除去了心中不喜欢的人。

李翰林回乡后完成了通江县第一部县志,余热献给桑梓之地的文化事业;晚年“目昏耳重,养疾乡居”,卒于乾隆十四年,享年88岁。

通江的一代大儒先贤早已乘鹤远去。追思前人往事,无意评说什么,实望今日贤达及后世诸君光大传承本土文化中的精华,文脉不断;笃期来者,早成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多多益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