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这里所讲的“本”是不是“根本”?谢谢!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8 20:15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4-28 13:05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这里所讲的“本”是不是“根本”?谢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4-28 14:36
是"根本"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 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 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 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 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 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 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 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 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4-28 19:40
不是
、
、
- 2楼网友:过活
- 2021-04-28 18:13
“本”应该是“道理”的意思
- 3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4-28 16:48
不是 ,绝对不是!!1!!11!是的,你是在参加哪个国学知识比赛吧,我也参加。他那里的推荐图书上就写着 本:根本
- 4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4-28 15:20
是“根本”。
查了一下《礼记译解》(王文锦 中华书局),该句解释为:“圣人使没有真情实意的人不敢申说他那狡辩的言辞,大服民心。这便称得上知道根本。”
对“本”的解释就是这样。
至于“此谓知本”,“此”指什么?我理解不光指孔子关于听讼的一段话,应指“诗云:瞻彼其澳......大畏民志。”一大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查了一下《礼记译解》(王文锦 中华书局),该句解释为:“圣人使没有真情实意的人不敢申说他那狡辩的言辞,大服民心。这便称得上知道根本。”
对“本”的解释就是这样。
至于“此谓知本”,“此”指什么?我理解不光指孔子关于听讼的一段话,应指“诗云:瞻彼其澳......大畏民志。”一大段话所表达的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