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加强家园合作共育,积极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0 01:38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03-09 17:48
如何加强家园合作共育,积极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佘樂
  • 2021-03-09 17:54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随着家园合作意识的逐渐强化,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已取得不小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具体方法,形式终归是形式,很难落到实处。笔者将开展家园合作的具体方法做如下总结。1.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1)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的一致 首先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应当一致。应当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标准、要求,在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作到一致。应保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前后一致,如果教育者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高兴时一个要求,不高兴时又变成另一个要求,孩子就会学得看大人的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不好的。所以,不但每个人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要一致。其次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教育也要一致。如果,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就不能形成好的习惯。所以在教育观点、...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对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仅供大家参考.随着家园合作意识的逐渐强化,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实施,家园合作已取得不小的进展,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具体方法,形式终归是形式,很难落到实处。笔者将开展家园合作的具体方法做如下总结。1.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1)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的一致 首先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观点、思想、目标上应当一致。应当建立起良好习惯的标准、要求,在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作到一致。应保持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前后一致,如果教育者随心所欲、朝令夕改,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高兴时一个要求,不高兴时又变成另一个要求,孩子就会学得看大人的眼色行事,“看人下菜碟”,这是最不好的。所以,不但每个人对孩子的态度要一致,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时候也要一致。其次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教育也要一致。如果,爸爸要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就不能形成好的习惯。所以在教育观点、目标上要达成一致,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指导下,始终如一的要求和教育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2)教育方法、手段上的一致 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也应同幼儿园相一致。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溺爱;二是训斥打骂。前一种情况,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娇惯有加。不少幼儿园老师说,有些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不错,但回家呆一个假期或每当周一来园时,就判若两人,淘气、任性等等。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取得的教育成果,常常在家长有意无意间就抵消掉了。幼儿园老师不得不总结了一个奇怪的不等式:2>5。意思是双休日孩子在家的2天的影响,要大于幼儿园的5天所受的教育。家长的过度保护,是同幼儿园的教育方法不一致的。幼儿园教育幼儿要有独立性,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家长却喂饭、穿衣、收玩具,样样帮着孩子做。这样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的。有的家长动辄对孩子训斥打骂,一旦孩子哪里没有做好,或者老师对家长说了孩子今天在幼儿园怎么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问题不是耐心教育,而是拳脚相加。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孩子还会迁怒于老师,从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因此,习惯培养必须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拧成一股绳,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家庭与幼儿园要主动配合,协调关系,达成一致,形成合力,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具体而言,幼儿的良好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1)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 家庭和幼儿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孩子二三岁时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如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对稍大的孩子可与他商议确立规矩,制定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做事的要求。孩子到了三四岁,就应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以后一到学习时间,孩子头脑里就会自然的产生学习的愿望,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而到了玩的时间也要引导孩子尽情的玩,玩好了就安心休息,进餐或学习。这样日久天长,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守时习惯。2)教育要得法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注意讲究方法策略,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是时,家长、老师可以采用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等方法,特别可多运用正面刺激的方法。比如,要养成孩子物归原处的习惯,家长、老师首先要创设整洁的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当发现孩子把书乱放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放回原处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鼓励他以后重复这种良好行为。对于稍大的孩子,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穿衣及简单的家务劳动方面,有意识的提出要求,养成他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整理“小天地”,把图书、玩具、学习用品归类摆放。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及时用赏识的语言加以鼓励,偶尔还可适当奖励一些生活、学习用品,以促使他不断的练习、强化,使之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3)把爱和严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还需要家长有一定的意志力。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习惯。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不少家长知道该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次此为武器来要挟家长。逐渐,幼儿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应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的把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生气,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4)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需要成人在教育要求上的一致。特别是几代同堂的家庭,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当父母严格要求,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时,奶奶却说:“就这么一个孩子,从小让他干这干那,于心何忍”。父母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爷爷说了:“孩子还小,动作慢,还是我来做好了”。这样孩子自然就遇到困难找救星。还有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影响下,已基本能生活自理,但一回到家却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个小宝两个样,良好习惯当然就养不成了。由此可见,只有做到家庭内部要求一致,家园配合默契,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艰难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时时处处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形成——反复——纠正——巩固”,这每一步都浸透着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