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暨豚和白鳍豚有区别吗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03:08
- 提问者网友:酱爆肉
- 2021-03-08 23:38
白暨豚和白鳍豚有区别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3-09 01:09
没有区别。白暨豚也称白鳍豚,是鲸目、白暨豚科的水生动物。
白暨豚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似鸟喙般向前伸出,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额顶显著隆起,鼻孔长在头顶,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
扩展资料
中外命名:
1914 年2月,美国青年探险家 查尔斯·麦考利·霍依,在中国洞庭湖的城陵矶水域猎获一头雄性白暨豚,由此采集到了世界首个白暨豚样本。霍依询问当地的渔民如何称呼这种动物,误将渔民口中的“白鱀”听作“白旗”,于是在样本上标注为 Pei Chi(“白旗”的谐音)。
美国学界以讹传讹,认为白暨豚的背鳍露出水面时,看着就像一个浅色的三角形旗帜。受此影响,中国使用了“白旗豚”的称法,因“白旗”一词暗含贬义,又改称“白鳍豚”。实际上,白暨豚的背鳍并非白色而是青灰色,“白鳍豚”这一名称容易产生误解。
1977 年3月,中国著名动物学家周开亚在《动物学报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3623061》期刊上撰文提出,所谓的“白鳍豚”古称为“鱀”,最早记载于中国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鱀,是鱁。” 根据历史记载和群众普遍的称呼习惯,将中文名改为“白暨豚”。至此,白暨豚应有的、流传千古的名称,在误传 60 多年后得到了更正。但因“鱀”字过于冷僻,常误作 音同形似的“暨”,加之旧称“白鳍豚”的使用已是积重难返,所以白暨豚在国内各类媒体上始终称呼各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暨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鳍豚
白暨豚体呈纺锤形,体长1.5-2.5米,体重可达230千克。吻部似鸟喙般向前伸出,窄而长,吻尖略向上翘,额顶显著隆起,鼻孔长在头顶,呼吸时,头部先出水,喷出的水花不高。眼极小,在口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背鳍三角形。体表背面呈青灰色,腹面为白色,尾鳍并不出水。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
扩展资料
中外命名:
1914 年2月,美国青年探险家 查尔斯·麦考利·霍依,在中国洞庭湖的城陵矶水域猎获一头雄性白暨豚,由此采集到了世界首个白暨豚样本。霍依询问当地的渔民如何称呼这种动物,误将渔民口中的“白鱀”听作“白旗”,于是在样本上标注为 Pei Chi(“白旗”的谐音)。
美国学界以讹传讹,认为白暨豚的背鳍露出水面时,看着就像一个浅色的三角形旗帜。受此影响,中国使用了“白旗豚”的称法,因“白旗”一词暗含贬义,又改称“白鳍豚”。实际上,白暨豚的背鳍并非白色而是青灰色,“白鳍豚”这一名称容易产生误解。
1977 年3月,中国著名动物学家周开亚在《动物学报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433623061》期刊上撰文提出,所谓的“白鳍豚”古称为“鱀”,最早记载于中国秦汉时期的辞书《尔雅》:“鱀,是鱁。” 根据历史记载和群众普遍的称呼习惯,将中文名改为“白暨豚”。至此,白暨豚应有的、流传千古的名称,在误传 60 多年后得到了更正。但因“鱀”字过于冷僻,常误作 音同形似的“暨”,加之旧称“白鳍豚”的使用已是积重难返,所以白暨豚在国内各类媒体上始终称呼各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暨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鳍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3-09 03:34
白鱀豚(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亦称白鱀鲸、白鳍豚、白暨豚、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有“长江女神来”的美称.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这是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在2006年11至12月维持六周的自野外调查失败后,这物种被认为很可能已经灭绝,就算是还有任何个体仍然生存,其数量在野生zhidao状态下也很难维持并延续物种.
- 2楼网友:青尢
- 2021-03-09 02:43
是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