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青海社火有着怎样的传说?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5 20:35
  • 提问者网友:姑娘长的好罪过
  • 2021-10-15 00:14
青海社火有着怎样的传说?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0-15 00:58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原 始的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祭祀 拜神时进行的宗教活动。“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为传说中之火 神。火,是人们煮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类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 神物加以崇拜,并形成祭祀“社”与“火”的风俗。“火”能驱邪避难。崇 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由祭祀、巫术、傩仪、百戏、乐舞、参军戏、民间杂耍等组成,源于秦汉 百戏。随着社会的发展,远古时代保留下来的社火,融入并赋予了新的 内容,表现形式也日臻完善,注入了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和英雄人物等元 素,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民间娱乐活动。青海汉族大都是历代从内地迁徙而来的,也把内地传统的社火带到 了青海,青海的民间社火在原有的基础上吸纳了外地优秀的民间社火节 目以及优秀的唱词和舞蹈动作,提高了青海社火的质量,同时又吸取了 其他世居民族特别是藏族舞剧的传统,于是出现了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 社火节目。春天,是中国人的狂欢节,而正月社火,则把每年的迎春活动 推向髙潮。从正月初七开始,社火就闹开了,正月十五或十六卸装。第一场社 火必须先到附近的神庙表演娱神,俗称“请社火”。然后才在庄头院落表 演。社火的名目很多,耍龙、舞狮、花鼓、花灯(顶灯、掌灯等)、太平鼓、腰 鼓、八大光棍、拉花姐、高跷、罗汉、秧歌、高台、打外场的还报儿、官老爷、 大哑巴、卖膏药、胖婆娘、傻公子等。整个社火是集音乐、舞蹈、曲艺、戏 剧、杂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艺广场演出,其节目内容包罗面广、形式繁 多,表演精彩,引人入胜。表演社火的演员称为“身子”,关于“身子”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春 秋战国时代的一个春节里,楚庄王外出回城途中,突然遭到敌军包围。 为了安全突围,他听了臣子的献计: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 官”作为重赏,雇请了一个与楚庄王面貌相似的牧羊人做“替身”。牧 羊人穿王服,戴王冠,骑高头大马,趁夜色朦胧突围。一路上,在茫茫夜 色之中,那“替身”好不威风,前有探马报信,武士开道,后有男女歌舞班子随行。楚庄王这时扮做哑巴,脸上抹黑,反穿牧羊人的皮袄,旁边 有武士暗中保护,混在随驾逃难的百姓之中。当他们与敌军相遇时,楚 庄王安全脱身,而“替身”则被敌人当成楚庄王,一路紧跟追杀。“替 身”仓皇逃命,钻进了一家马棚里,爬在槽头上不敢动,纱帽也戴歪了。 恰巧这家的主人来贴春联,误将“槽头兴旺”贴在纱帽上。后来,楚庄 王当了七雄之霸,感其舍身救主之忠,为践行诺言便留下年年出灯官、 耍社火的惯例。社火中扮演的灯官及其随行队伍,便是仿照当时突围情况设置的, 至今人们还称社火中哑巴是最大的“身子”。社火队所到之处,哑巴的行 动便不受约束。按本地人的说法。“哑巴子不说话,社火队里数他大”。 灯官扮演者纱帽歪戴,纱帽正面斜贴着“槽头兴旺”,背面是“一品当朝” 四个金字,或牛或马倒骑。至于秦琼、尉迟敬德为先锋,也许是唐代以后 人们对开路先锋的发展吧。社火队出发了,敲锣打鼓吹拉弹琴,披红挂彩好不热闹。最先出发 的是报儿,头戴没有顶的草帽,反穿皮袄,用牙膏抹了眉毛和胡须,再戴 一副用萝卜做成的“眼镜”,骑在马上边走边溜:“报儿报得好,明年柴 垛高”;“报儿报响,钱财万两”。报儿之后是满脸漆黑的灯官老爷,头 戴乌纱帽,身着红袍,倒骑在牛背上,高喊一声“伙计们开始喽”,开场 打道的还有哑巴、胖婆娘、卖膏药等。哑巴头戴烂了顶的破草帽,反穿 皮祅,脸用锅灰大油抹得油黑,赤着脚,腰间系着铃铛;还有“胖婆娘” 生太子仪式:“胖婆娘”一手抱太子(木偶),一手拿扇子,头上戴绿手 帕,身着红衣服,屁股上垫一个枕头,肚子上垫一个枕头,看起来又大又 胖又丑。胖婆娘扭来扭去,冷不防还要拿针刺人。卖膏药的挑着担子, 边走边嚷。场子打开,表演开始。12个汉子一条青龙,12个汉子一条黄龙,时 而盘旋,时而腾飞。两名手持银剑的少年领着狮子,那狮子则追着绣球。 船姑娘抬着纱船,和着音乐的节拍摇来晃去。秧歌队别具一格,少男少 女踏着青春舞步走来,红绸一落一起,宛如天上的彩虹。还有高台表演, 以湟中千户营高台、通海高台最为出名。高跷是最常见的,人们踩着长 度不同的跷腿,美美地走一回,美美地扭一回,高跷是用两根木棍制成跷 腿,一般在6尺上下,高者达1丈2尺。木棍上端处横装踏板,表演时演员的小腿绑在木棍上端,脚踏踩板,按各种舞步走动表演,技艺髙超者,可跳跃板凳、桌子等障碍物,还表演“金鸡独立”、下软腰等高难动作,传统内容有《白蛇传》《庆顶珠》《狐狸冤》《唐僧取经》等,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加入了许多反映现实美好生活的内容。现如今,社火已成为青海各族人民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一项文化大餐,人们通过社火来歌颂美好生活、增进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寄托着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而且,社火这种民间演出形式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蕴涵的历史与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对我们研究青海各民族的变迁、融合,研究青海地方民族文化,弘扬高原民族文化,发展高原旅游业,构建和谐高原文化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推进作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