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过分水岭时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
答案:4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5:07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3-19 09:43
诗句中最能体现诗人过分水岭时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03-19 10:33
过分水岭体现作者情感的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是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这“潺湲一夜声”五字,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平凡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体验,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前提是诗人自己有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19 12:48
没见到诗,怎么知道词语?
- 2楼网友:行雁书
- 2021-03-19 11:37
是要学会忘记。不要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这样才会少去许多烦恼,心情才能舒畅.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有一句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既是他的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也是检验我们心态好不好的一面镜子,不妨经常照一照,看看自己的心态是否调整好了。
- 3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3-19 10:48
诗在哪,发出来啊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