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做阅读理解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1 02:10
  • 提问者网友:鼻尖触碰
  • 2021-12-20 15:22
怎样做阅读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12-20 16:10
问题一:怎样才能做好阅读理解 增加阅读量,多做题就不用说了,下面是答题技巧
1看清题目!这很重要,别误解了。
2文章多读几遍,弄清楚讲的是什么,中心要表达什么,主要人物是什么,一般来说,回答问题最后都绩点明人物特点
3有些时候会出现选择题,回答时可作参考,题目也很重要,是文章的精华,要抓住。
4大部分题目文章中会有句子、词语、段落和有关内容出现,就要找准,概括就要抓住中心句和人物。
一般初中考试阅读都是说明文和记述文``
1.说明文::如果是叫你找这(或其他代词)的意思,你首先应该在该句的前后找,一般答案都在这附近.
问你句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大多就是: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做比较等等,,后面再+上,这样清楚准确地表现了~~~..一般就行了...答题格式很重要.
2:记叙文::(找的,觉得还不错,这类体型也很多,蛮重要的)阅读题可能会考到,比如写什么感受啊,文章的写作技巧之类的.
如果写感受,引-析-联,先写“我被文章中的??感动了,特别是??的??精神感动了我”(一些套话),然后从文章中找出来,“例如文中的??”(引用可以,概括也可以),然后分析,具体怎么样,最后写“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样怎么样”,就结尾了!
如果是写作技巧、文章的语言特色啦,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优美还是朴实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之类的)
(3)表达方式(抒情、议论)
(4)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写它的作用,)
景物描写:烘托??的气氛、突出人物??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从这三个方面回答问题,记住:要灵活!如果题目是4分,就很有可能是2点,如果是6分,就很有可能是3点,不要硬生生的照搬!)
人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啦,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套话--拿分的关键,不要省略!)。
(5)插叙、顺序、倒叙之类的(通常要你讲倒叙的作用:增加文章的阅读性,更加吸引读者)问题二:如何做阅读 做阅读最重要的是一个“悟”字。
这首先跟平时的阅读量有关,也跟个人性格有一定关系。(例如 这就是为什么女生普遍阅读能力较佳。)
做阅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用心去理解作者 字里行间所要表达之意,弄懂作者这样说某句话的意思。再针对下面提出的问题作答,切记要对应回原文!!
记住!阅读不但要量多而且还要悟多,用心看几篇考试的阅读文章,对应回所提出的问题,思考下为什么要这样问,为什么要这样答!
按此方法试试,应该会好快见效的。
下面一篇摘来文章,希望对你做语文阅读有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其问题设置大致分三个层次:直接源于原文,间接源于原文,超越原文。对第一层问题,需要认真感知原文,并稍作思考,如此即可直接从原文或自己的知识储备中觅得答案;对第二层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整体感知原文,对文意做到融会贯通,并积极分析,深刻思考,高度概括即可;对第三层问题,需要高度领悟文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行延伸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活动,才可形成答案。
但笔者发现有一些中海生在做题时却往往急于求成,做题过程流于急促浮躁,问题答案流于偏浅疏漏,不能优质高效地做好阅读理解题。那么,怎样才能革除这种毛病,做好阅读理解题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读,且熟读。阅读的理解的基础。要产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就必须反复阅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文章的主要观点、中心意思及写作思路、行文线索都是隐匿于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复阅读、强化感知,才能深刻领悟和准确把握。但有些同学却急于求成,忽视对原文的阅读,只“水过地皮湿”般泛泛而读,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对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岂不是强为“无米之炊”?得出的结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当然,熟读并不等于机械重复,在熟读的同时应给予思维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二、思、且深思。只要深思,才有发现。所谓深思,就是读者应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机结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主观意识,积极、高效、缜密地运行思维,深刻发掘文章深层意蕴的心理过程。任何文章都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因此,我们不应惰于思考,不应浅尝辄止,应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问题的解决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三、取、忌断章取义。文章是作者的意识整体。各部分之间,各个层次之间都是血肉相联,浑然一体的。因此,我们怎能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怎能管窥蠡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断章取义呢?正确的做法是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应于文章的高处大处着眼,由浅入深,层层深如,层层确定。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颇,谬误丛生。问题三:怎么才能做好阅读题?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紶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余下全文>>问题四:语文阅读题怎么做 1:分析题目,了解题目中交代的人物,事物,含义,主要内容
2:大部分阅读题都是记叙文,所以要了解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结果,启示
3:了解时代背景,以及主旨段或主旨句并分析其表面意和深成意
4: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
后就能做题了,常见的题型有如下:
1:概括文章内容
要概括就要记住人物+事件+结果,保证满分
2:赏析一下句子
要赏析的句子一般都有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或动词
带修辞手法的句子要记住: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事物特征+表达感情
动词:准确生动+事物特征+表达感情
保证没抄,自己写,求推荐!!!!
抄死全家啊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想翻身的咸鱼
  • 2021-12-20 16:57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