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日语中的假名す,有些老师说是发‘si’的音,可是我看视频那些日本人的发音听起来肯定不是‘si’这个音,当然也不是汉语中的‘苏’那个音,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音。为什么我们大学的日语老师(还有很多日语老师)发的都是‘si’这个音呢?我的意思是说他们的嘴形就是‘si’只不过没有中文里的‘思’音咬得那么狠。
日本人发的这个音的确和‘si’这个音相近一点,可是还是能听出来不是这个音的。
可是我发现比如这样一个句子:“私は学生です。”这里的す发的就是‘si’的音,那些日本人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发的肯定是‘si’这个音。还有就是“违います”,在视频中她读单词的时候把す发成介于‘si’和‘su’两者之间的那个音,可是在读课文的时候,她发的是清音‘si’。
请问这些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潜在的读音规则吗?
我是日语菜鸟,请大家多多关照啊!谢谢大家啦!
我最近刚学日语,想问一个发音上的问题。
答案:6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21:43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3-22 21:46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等灯
- 2021-03-22 23:09
用发 う的口型 发 si 的音,就出来了。
绝对不是si,这样发音是错误的。
这个音和中文的si 的区别,一个是发音部位不一样(中文si发音部位靠后,而 す发音部位靠前)。另外是口型完全不一样。所以才会让你感觉它像si又不是si。
另外就是 です、ます等,す在句末的时候一般都读轻音。也就是说一般只发辅音S,原音轻化。
绝对不是si,这样发音是错误的。
这个音和中文的si 的区别,一个是发音部位不一样(中文si发音部位靠后,而 す发音部位靠前)。另外是口型完全不一样。所以才会让你感觉它像si又不是si。
另外就是 です、ます等,す在句末的时候一般都读轻音。也就是说一般只发辅音S,原音轻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芗
- 2021-03-23 01:00
我在日本企业当过翻译。
我觉得 [す]根“思考”的“思”最相近。
- 2楼网友:动情书生
- 2021-03-23 00:00
差不多
- 3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3-22 23:53
不要那么纠结...学语言最忌讳纠结.....
发SI和SU之间的是正确的,但是在中文里没有这样子的音,所以有的人就很容易发成SI
就象日本人发不出"日"一样,在日语里没有翘舌音
- 4楼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3-22 23:39
前言:很多初学者都有类似的疑问,か行和た行的读音为什么很接近浊音?明明是わたし,为什么日本人很多读成wadashi?于是,就出现了很多规则来说明这一现象,即如果かた行假名不在一个单词的开头出现,那么往往读若浊音等等。本文就试图从这个现象入手,说说日语的发音究竟有什么奥秘,以及导致这种所谓浊化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中的语言现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种现象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日语的读音也不例外,假名是由五个元音和若干辅音拼读而成的,每一个假名都是一个辅音加上一个元音构成。在此基础上,又有拨音,促音和拗音,这三种发音方式或许是古日语没有的,随着对汉语读音的模仿而产生。下面将分三个部分简单谈谈日语的发音问题。
第一,表记方法对于日语学习的影响所谓表记方法,就是我们使用何种方法来记录语言的读音。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没有可听的语音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读音的表记方法来推测读音的实际情况。很多初学者喜欢用汉字为外语注音,比如瓦他西=わたし等等。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英语等外语学习中,这种方法相对直观,但是由于汉语发音习惯的局限,使用汉字注音很难把握外语的实际发音,是不值得推荐的方法。另一种就是语言学普遍使用的国际音标。这种方法虽然很准确,但又太过专业,需要对国际音标系统有一定了解。英语使用中相对普及而并不是日语学习的最佳方法。实际上,在日语发音学习中普遍应用的是所谓罗马字母表记法。即使用英语26字母来表示日语的元音辅音,进而拼读日语。在日本,这种表记法就是ローマ字。元音:用a,i,u,e,o表示。 辅音:用k/g,s/z,t/d,n,h/b/p,m,y,r,w表示。(/后为浊音)
问题一:罗马字母表记的两种方式 罗马字母表记是一种普遍接受的日语读音表示方法,但是其内部也存在分歧,即ヘボン式与训令式的差别。
请看下表:两种方式的主要差别
训令式 ヘボン式
シ si shi
ジ zi ji
チ ti chi
ツ tu tsu
フ hu fu
训令式比较规范地使用英文字母进行拼读,如か行一律用k,而た行一律用t等等,是官方大力倡导的表记方式;相对的ヘボン式就比较随意,某些假名存在特例。在实际使用中两者有混用的现象。如,在日语的电脑输入法中,就同时兼容两种表记方式。
问题二:罗马字母的负面影响无论是何种罗马字母的表记方法对读音学习的作用都具有两面性。积极的方面就是大大规范了语音的表示;消极的方面也很明显,即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导。对于我们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人来说,罗马字母很容易和汉语拼音相混淆。这就是很多学习日语的学习者都存在的问题。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习者,他们把拼音的一整套读音方法用于日语语音的学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比如:ち,训令式表示为ti,就被误读为汉语的ti=提;し,ヘボン式表示为chi,很容易受拼音影响误读若汉语翘舌音ch=池。总之,罗马字母只是一套表示方式,和实际的读音没有绝对的联系,千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反复听磁带,模拟日本语的发音才是学习的不二途径,并努力克服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问题三:浊音的表示在日语当中,浊音是通过在假名上方加上两点或小圈来表示的,而在罗马字中,我们普遍使用g,d,z,b,p等字母来表示浊音,这点请大家牢记,因为关系到下面か,た行读音的分析。
第二,“浊音化”的实质所谓的“浊音化”是用来解释かた行在词语中读若がだ的问题,好像清音かた有向浊音がだ变化的趋势。其实这种解释是不正确的。在讨论かた行读音问题之前,让我们了解一下语音的基本知识,如果觉得没有必要可以跳过这一部分。元音:即日语中的a,i,u,e,o。世界各国语言都由元音与辅音构成,元音的发生主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音器官其他部分没有任何阻碍。不同的元音由共鸣腔的大小决定。比如发日语五个元音时可以清楚体会到这一特点。辅音:即日语中与元音拼读的k,s,t等音。发音时需要突破一定的阻碍才可以发出辅音。辅音又分为清音和浊音,送气与不送气。清音:发音时不振动声带的辅音,如英语的f,s等。 浊音:发音时振动声带的辅音,如英语中的v,z等。送气:即发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如汉语拼音的p,t,k等。 不送气:即发音时没有明显的气流通过喉部,如汉语拼音的b,d,g等。
问题一:“浊音化”的本质其实就是送气与不送气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基本语音知识,可能会有些不理解吧,这就结合汉语来说说日语的辅音发音问题。在汉语中,长期以来存在辅音的清浊对立和送气与否的差别,直到现代汉语普通话,清浊对立消失,而只剩下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具体说来,以b,d,g为声母的汉字是不送气的,即发音时没有强烈气流冲出;而以p,t,k为声母的汉字是送气的,发音时明显有气流冲出。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把手掌放在嘴巴前面,试着发“打”“他”两个字的音,你会明显感到t/d的不同。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日语中か行与た行之所以读起来像浊音,是因为原本应当送气的音被习惯地读作了不送气的音。没有浊音的中国学习者,就误以为是浊音化。在日语中,辅音存在清浊的对立,清音和浊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音,很容易区分。而送气与否在日语中没有什么讲究,无论你送气与否都可以,或很难听出不同。就好像中国的南方人很难分辨前后鼻音而北方则不然,这都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问题。日语中かきくけこ,たちつてと这些音的声母无论你发成汉语拼音中的k/t,还是g/d,对于日本人来说都是同一个音。也就是说,无论你发音时是否送出气流,日本人都认为你发的是同一个音。在汉语里就很难想像“他”和“打”是同声母的。 所以,唯一的方法还是多学习日语的发音规律,掌握正确的发音,不要受到母语的影响。
问题二:送气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既然日语送气与否没有差别,那中间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上了,即很多人相信这样的解释,如果かた行假名不在一个单词的开头出现,那么往往读若浊音。这个规律是有其实际意义的,的确,かた行假名如果在单词的开头往往送气(汉语拼音的k/t);而在单词句子的中间时往往不送气(汉语拼音的g/t)。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简便。语言追求的无非是准确和简便,在没有歧义的情况下,能省力又何乐而不为呢?由于送气需要更多的力气使气流冲出,不送气音相对容易发(可以自己体会),更多的人愿意在单词和句子中间不影响意义的前提下选择不送气的发音方式。所以,在语速较快的日语中,不送气的音大量在句子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瓦他西”变成“瓦打西”的原因。
问题三:那么浊音究竟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对汉语使用者的我们可能比较困难。因为普通话里浊音已经消失,只在一些方言中继续存在,如苏州话等。我们很容易把日语的浊音和不送气的清音混淆起来,就像わたし中间的た(汉语拼音读作d声母)和真正的浊音だ(罗马字母d)很难区别,有些人甚至以为是一样的。这就是一个日语学习的难点,因为日语中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比如ても/でも,た/だ都需要严格区分开。很难描述这其中的区别,只有靠大家多听日语磁带,揣摩其中的差别。即使你到头来还是觉得太像了,但至少,你要能辨别他们。其他如はさ行,が行浊音鼻化等,基本遵循简便的原则。比如半浊音ぱ和浊音ば就是一例。
第三,简便对发音的影响及其他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朝着准确并且简便的方向。虽然其中有一定的矛盾,总体来说音素越来越少是一个趋势,汉语也从古代的元音辅音多,声调多发展到现在普通话相对简单的形式。日语也是如此,但由于日语的实际情况,音素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较多假名的组合才能表达语义,所以有人因此觉得日语比较繁琐。反观简便的维度,日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上文提到的句中多使用不送气的音来求省力等等。另外,日语中的通音,约音等现象,也是来源于对日语读音的简化处理,俗语中往往大量存在。以后有机会专门讨论。 结语:作为使用汉语为第一语言的我们,学习外语时或多或少要受母语的负面影响,想当然地用汉语去套其他的语言,这是相当危险的。只有建立在多听第一手语音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对一门外语的发音有完整全面的认识。
- 5楼网友:街头电车
- 2021-03-22 23:17
你好,我也是初学者!不过我们老师长期在日本待过,很有经验的。
其实你不用很刻意地去发这个音。而它的确是在si和su之间的。和汉语“丝”的发音有所不同,发“丝”时会咧嘴,而日语发音时嘴形没有咧得这么开。
还有个方法,你发日语的“u”音,保持这个口形发“si”音也很准。
还有当语音阶段结束,开始学习语法、课文时,就不要这么刻意去发音,当然我不是说不要发得准确,只是这些假名连成单词或是句子时,有时会稍稍变化,这时,就靠你的语感了。
最后,加油学习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