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阳关三叠》的听后感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6 03:55
- 提问者网友:难遇难求
- 2021-03-25 23:15
简述《阳关三叠》的听后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3-25 23:25
我生长在北方,习惯了风沙,却没有见过大漠,从小向往烟雨江南,一度为著梦想而追逐,流连于巴山蜀水的温柔缠绵,春观海堂艳色,秋闻月桂飘香,细致婉约中渐渐忘却了呼啸飞沙,对大漠从来都是敬而远之。敦煌,闻名久已,佛教圣地,藏经史子集数万卷。只知道它在那裏,并将继续留在那儿,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那些经典是从何而来,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於一幅反弹琵琶的飞天图。就是这一幅飞天使我深深的沉醉于《大敦煌》之中。
近几年的电视剧早已流於形式,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甚至细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看电视就像睡觉、吃饭一样只是一种习惯,而不再是一种享受。当《大敦煌》刚刚上映我并没有留意,早已经把它归到歌功颂德酸掉牙的一类。偶然一次看到片头,一下子就被那首苍凉的《敦煌日月》所震撼,画面中一个美丽的飞天仙女飞来飞去,一幕古代的沙场鏖战,一幕清末的混战,一幕艺术家的痴狂,这种表现形式应该已经脱离了我的思维,甚至於脱离了几年来电视剧常用的表现形式,於是就一集一集的看了下来。
《大敦煌》大气中不乏细腻,娓娓叙来却又豪情满怀,声声悲歌中唱出了人间的希望。看惯了江南的春花秋月,不妨看看大漠孤烟,不一样的荡气回肠。此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为藏宝、夺宝、护宝,每一部中都讲述了几段儿女情,但是每一段儿女情的发展都是在政治的影响下发出悲音,在悲音中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民族魂。你可以不被缠绵的儿女情感动,也可以不为政之感叹,但是那其中若隐若现确有连绵不断的民族魂一定会明裏暗裏牵挂著你。
藏宝、夺宝、护宝可唱出阳关三叠,儿女情、政治、民族魂又何尝不是阳关三叠,由此竖三叠横三叠交织,演出了大敦煌的千年一梦。
第一部 藏宝 北宋仁宗年间 西元1036年前后
或许在大漠没有春花,但秋霜一样明艳,驼影缥缈掩映斜阳,即便伤情也是荡气回肠。不如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电视剧的开头就是一片大漠孤烟,然而在苍茫的大漠中还有菩萨说法,还有美人明丽的舞姿。
北宋仁宗年间,西元1036年前后,朝廷与契丹连年征战,在东北部自顾不暇,同时西域各番乘机发展壮大,其中尤以党项民族为最,自李元昊继太子位,党项族一直东征西讨不断,声势日渐壮大,成为西域之首。仁宗朝为稳定西域对李元昊采取了绥靖政策,同时也为制约李元昊赐金字大藏经给敦煌节度使曹顺德,想以佛教的力量统领西域。然而西域各番垂涎欲滴,李元昊更是痴心妄想。以曹顺德率领的归义军根本无法与甚之十倍的定难军相抗衡,正如李元昊所讲,金字大藏经的到来非但不能平息西域内乱,反而加速了敦煌的覆亡。
於是李元昊与曹顺德之间为了一部佛经,围绕一对美人展开了争斗。
一叠——女儿飞天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更可怜的是《大敦煌》中的美人和名将都没有在人间白发,美人是在最美的时候以最美的方式香消玉殒,名将战死沙场。
于阗公主梅朵国破家亡,只身投奔姐姐茜露公主,敦煌节度使曹夫人珍娘,来到敦煌,同时也遇上了至爱才子画师方天佑。也许他们的爱情来得太快,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总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梅朵的开朗直率,方天佑的含蓄无奈,旺荣的莽撞执著,可爱中透著可恨。爱情之於男女本是私情,但是多少神仙美眷偏偏要放在政治的天平上称量,千古绝唱也由此产生。如无政治旺荣不可能娶到梅朵,当然如无政治方天佑也不会来到敦煌,政治既是他们的缘也是他们的孽。丝丝缕缕百转千结,剪不断、理还乱。
方天佑为了稳住李元昊,欺骗梅朵在东京已有妻室,但是始终无法欺骗自己。梅朵的善良使她不能弃敦煌万千百姓不顾,在家国百姓面前,一对有情人只有劳燕分飞。方天佑对梅朵说过,其实快乐在自己的心中,只要你想快乐就能快乐,可是当梅朵失去了方天佑,就连快乐的想法都没有了。而旺荣的爱又何其简单,简单的可以勇往直前,简单的可以毫无保留,甚至简单的自私,自私的只要自己爱,而不顾爱人的感觉,也许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为什麼梅朵不爱他。三个人的爱情悲剧固然不能只有旺荣来承担,那是历史的无奈是冥冥中的注定,但是直接责任者却是旺荣,哪怕他的爱再含蓄一些,只要少一点执著,但是当旺荣遇上了梅朵,就像梅朵遇上了方天佑一样,一发不可收,所有的如果看似可能,其实那只是一声声的惋惜罢了,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没有如果。
可怜最是痴情人。
旺荣,最可怜豪气冲天终为情殇。冲锋陷阵,如花美人,他都眷顾,但是冥冥已经握在手中的,却偏偏要从指缝中流失,莫高窟不敌罗瓒,千佛洞梅朵跳崖。“如果得了江山而无爱人分享的话,非但无奈而且天地之间也会失去颜色”失去梅朵的旺荣,不再是威风凛凛的将军,就算是祁连山放马牧羊也只是行尸走肉,他的命早就就给了梅朵。一个没有爱,就连恨也没有的人,怎麼会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或许从一开始他就不明白爱的真谛。
方天佑,风流才子难免儿女情长,被旺荣弃之大漠,身陷流沙,却不知三魂七魄飞去哪里,是回到汴京做他的东京城第一宝贝,还是自此在大漠留连,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定会回到敦煌,回到莫高窟,因为那裏有他的壁画,有他的梅朵。
身名二字,累人误人,脱此樊篱,扬眉吐气。然而他毕竟是名门世家子,满腹的报国志,终其一生也忘不了家国天下,空将好梦付明月,未许长恨寄今朝。芳容镜裏照花落,谁解春风过良宵。是消沉?是无奈?唯有死后的魂魄才能真正的逍遥自在,但愿他能找到梅朵公主,从此后朝朝暮暮。
梅朵公主一舞震群雄,一笑动人心魄,本是於阗快乐的小公主,但国破家亡、党项逼婚并没有使她丧失对世人的怜悯之心。为了爱人,她可以死;为了百姓,为了莫高窟,她却要活著另嫁他人。回到爱人身边,藏经洞封闭,她终於可以无牵无挂,於是山崖上纵身一跃,最终羽化飞天。故事至此早已是美不胜收。
曹夫人珍娘,于阗长公主茜露,西域第一美人,苍天何其眷顾於她,同时拥有西域两个最杰出的男子的爱,命运又何其无情,偏偏那一段爱多不能天长地久。但是她并不迷惘,在两个男人江山美人的决斗中,她始终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只是今天的曹夫人,已经不再是于阗长公主。于阗长公主爱的是李元昊,而曹夫人只爱她的丈夫,十年的伉俪情深,为了丈夫的志愿,她也会义无反顾。
在爱情中曹顺德无疑是幸运的,因为面对不可改变的现实茜露选择了使自己快乐,也许快乐中也有隐瞒,但毕竟也心系曹节度使。而李元昊则又是一个可怜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他以同样的政治联姻加诸于梅朵公主时,无疑是让茜露公主意识到她心目中再也没有曾经的李元昊了。
在得知曹顺德的死讯时,茜露公主就已经知道她的命运了。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为了敦煌一城的百姓,她不惜以公主之尊,以节度使夫人之贵,为李元昊一舞,同样引得万众瞩目。此时一向无敌的李元昊,终於意识到,他早就已经失去了茜露公主,不仅是失去了人,而且失去了心,所以当茜露最终葬身火海,羽化飞天时,他没有阻拦,只是流著泪默默的欣赏一生中最美的舞蹈。泣之天地之大竟无两个弱女子立足之地。
壁画中于阗王的两次流泪,谁说不是在为自己的两位美丽的公主而流,那是早已预见却又无法改变的悲哀。茜露、梅朵的命运固然是无可挽回的悲哀,但是羽化飞天的结局又使得这份悲哀近于完美,那是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幅飞天图,在漫长的岁月流年中她们守护著莫高窟和敦煌,为了爱人,也为了心中的信仰,是谁说她们可怜,苍凉的大漠因为这份完美而变得妩媚。
再叠——英雄拔剑
说英雄谁是英雄?放诸于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最著名的要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了,至於曹顺德、罗瓒等则少闻於民间,但敦煌厚重的史书不会少了任何一页。
曹顺德——忍人所不能忍
所谓英雄者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敦煌节度使曹顺德的一生看似软弱,老婆是大宋皇帝帮忙娶的,节度使的官职是世袭的,虽然手握归义军但自身又是个文人,即便是也能领兵打仗,但明显的依赖张英寿等人,以至於被人误会无所事事,坐以待毙。待到大势已去,为时晚矣。
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象张英寿等人当然无法明白曹顺德,往往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的敌人,纵观全剧除了一直在与曹顺德正面交谈的方天佑了解内情外,就只有英明如李元昊者能猜出他的心思,於是李元昊说了一个最不愿见到的预言,“我党项要想一统天下、逐鹿中原,惟有金字大藏经所内涵的民心所向才是依靠,曹顺德不是傻瓜,他决不会让这本经书重在世间出现,金字大藏经从此将在人间蒸发掉,不复再现”。
为了赢得藏经的时间,他孤注一掷,把一切都赌上了,至於世人如何看待已无暇顾及。悠悠此心苍天可鉴,至於是非曲直后人自有评说。
他没有北宋朝廷的支持,没有李元昊的兵力,没有张英寿的武功,有的只是一片赤诚,“归义军可以不存,敦煌不可不存,敦煌可以不存,但佛经不可不存”。在生死关头能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能不为一己私利,为国家、为后人、为民族、为了信仰付出一切,哪怕是男儿最重要的声名与生命。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是战是和我不清楚,但和亲至少能为我赢得藏经的时间,只是可怜了梅朵。”恐怕这样的信念这样的隐忍是李元昊无法做到的,而李元昊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金字大藏经,也许就是印证吧。
李元昊——美人江山两难忘
与其说李元昊是英雄,我更愿意说他是枭雄。一只定难军纵横大漠,来无影、去无踪,光明磊落中又不乏不择手段,一心一统西域称霸天下,於是金字大藏经就成了他笼络民心的工具,费尽心思,得了江山失了美人,只剩的一身无边的孤单。
为了一个做人的尊严,他忍辱负重、厉兵秣马,发誓要打下一片天下,证明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烽烟中逐鹿他有著无比的自信。纵观西域各番谁不对敦煌虎视眈眈,大宋皇帝以为一部金字大藏经就能保住敦煌佛都的地位,却没想到可能给敦煌带来灭顶之灾的正是这一无价之宝。李元昊也渴望得到它,要充当它的保护神,让西域能够和平一统,让佛法发扬光大,让敦煌百姓安居乐业,敦煌将前程似锦。可是他却只给了敦煌两条路,一条是战争,一条是归附,其实他更本就没有让敦煌有选择的权利,因为百姓看到的只是死亡。终於他证明了自己是贺兰山下无双的一块奇石。
然而即便是证明了又怎麼样呢,他也只能羡慕旺荣为了心爱的女人可以做到冒死一战,而他不能,在他争夺天下的路上只有城池而容不下一个美人,终於那块奇石被璧还,那个曾经叫茜露的于阗公主早已改名叫珍娘了。得江山而失美人,只剩追悔莫及。
罗瓒——自古英雄出少年
将门虎子,英雄少年,也可以那样的温文有礼,也可以纵横沙场。自不敢称英雄,只一身肝胆之士,可以让对手扼腕叹息,可以赢得敌人的尊重,自古名将能有几人,况一少年乎。与旺荣一战,唯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能形容。
在他眼中,身为军旅中人,醉卧沙场,马革裹尸,原本是平常,只要死得其所,便可以视为至高无上之荣耀。许是这种气概感动了上天,虽不能人间白头,还可以报效国家,死得其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三叠——苍茫
在没有经纬的大漠中,美人葬身火海、高崖舍身需要多少时间?黯然神伤的背影远去,消失在视线之外需要多长时间?攻陷一座城池又或者一个王朝的兴衰需要多长时间?大漠最擅长的就是掩埋,美人也好,远去也罢,不过瞬间,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攻城掠地也可以转眼间实现,长也不过数月,如果还不行,那麼大漠的风沙几十年间也会将它淹没。而西夏王朝存在不过一百七十年,兴盛时不过是李元昊在位的十年,西元1048年又向北宋王朝称臣。瞬间、数月、几十年、上百年这些时间概念在苍茫的大漠中又算得了什麼呢。那裏没有经纬,没有时间与空间,甚至没有存在与消失的差别,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黄沙,伴著日升月降,守候著传说中的地老天荒。
英雄洒尽热血,美人羽化飞天,曾经的盛世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可是大漠依然是大漠,依然容不下红尘俗世的名利纷争、恩怨牵绊,它所接受的是永恒的信念,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护佑了永恒的信念,金字大藏经。
近几年的电视剧早已流於形式,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甚至细节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看电视就像睡觉、吃饭一样只是一种习惯,而不再是一种享受。当《大敦煌》刚刚上映我并没有留意,早已经把它归到歌功颂德酸掉牙的一类。偶然一次看到片头,一下子就被那首苍凉的《敦煌日月》所震撼,画面中一个美丽的飞天仙女飞来飞去,一幕古代的沙场鏖战,一幕清末的混战,一幕艺术家的痴狂,这种表现形式应该已经脱离了我的思维,甚至於脱离了几年来电视剧常用的表现形式,於是就一集一集的看了下来。
《大敦煌》大气中不乏细腻,娓娓叙来却又豪情满怀,声声悲歌中唱出了人间的希望。看惯了江南的春花秋月,不妨看看大漠孤烟,不一样的荡气回肠。此剧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为藏宝、夺宝、护宝,每一部中都讲述了几段儿女情,但是每一段儿女情的发展都是在政治的影响下发出悲音,在悲音中彰显了中华儿女的民族魂。你可以不被缠绵的儿女情感动,也可以不为政之感叹,但是那其中若隐若现确有连绵不断的民族魂一定会明裏暗裏牵挂著你。
藏宝、夺宝、护宝可唱出阳关三叠,儿女情、政治、民族魂又何尝不是阳关三叠,由此竖三叠横三叠交织,演出了大敦煌的千年一梦。
第一部 藏宝 北宋仁宗年间 西元1036年前后
或许在大漠没有春花,但秋霜一样明艳,驼影缥缈掩映斜阳,即便伤情也是荡气回肠。不如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电视剧的开头就是一片大漠孤烟,然而在苍茫的大漠中还有菩萨说法,还有美人明丽的舞姿。
北宋仁宗年间,西元1036年前后,朝廷与契丹连年征战,在东北部自顾不暇,同时西域各番乘机发展壮大,其中尤以党项民族为最,自李元昊继太子位,党项族一直东征西讨不断,声势日渐壮大,成为西域之首。仁宗朝为稳定西域对李元昊采取了绥靖政策,同时也为制约李元昊赐金字大藏经给敦煌节度使曹顺德,想以佛教的力量统领西域。然而西域各番垂涎欲滴,李元昊更是痴心妄想。以曹顺德率领的归义军根本无法与甚之十倍的定难军相抗衡,正如李元昊所讲,金字大藏经的到来非但不能平息西域内乱,反而加速了敦煌的覆亡。
於是李元昊与曹顺德之间为了一部佛经,围绕一对美人展开了争斗。
一叠——女儿飞天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更可怜的是《大敦煌》中的美人和名将都没有在人间白发,美人是在最美的时候以最美的方式香消玉殒,名将战死沙场。
于阗公主梅朵国破家亡,只身投奔姐姐茜露公主,敦煌节度使曹夫人珍娘,来到敦煌,同时也遇上了至爱才子画师方天佑。也许他们的爱情来得太快,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总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梅朵的开朗直率,方天佑的含蓄无奈,旺荣的莽撞执著,可爱中透著可恨。爱情之於男女本是私情,但是多少神仙美眷偏偏要放在政治的天平上称量,千古绝唱也由此产生。如无政治旺荣不可能娶到梅朵,当然如无政治方天佑也不会来到敦煌,政治既是他们的缘也是他们的孽。丝丝缕缕百转千结,剪不断、理还乱。
方天佑为了稳住李元昊,欺骗梅朵在东京已有妻室,但是始终无法欺骗自己。梅朵的善良使她不能弃敦煌万千百姓不顾,在家国百姓面前,一对有情人只有劳燕分飞。方天佑对梅朵说过,其实快乐在自己的心中,只要你想快乐就能快乐,可是当梅朵失去了方天佑,就连快乐的想法都没有了。而旺荣的爱又何其简单,简单的可以勇往直前,简单的可以毫无保留,甚至简单的自私,自私的只要自己爱,而不顾爱人的感觉,也许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为什麼梅朵不爱他。三个人的爱情悲剧固然不能只有旺荣来承担,那是历史的无奈是冥冥中的注定,但是直接责任者却是旺荣,哪怕他的爱再含蓄一些,只要少一点执著,但是当旺荣遇上了梅朵,就像梅朵遇上了方天佑一样,一发不可收,所有的如果看似可能,其实那只是一声声的惋惜罢了,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没有如果。
可怜最是痴情人。
旺荣,最可怜豪气冲天终为情殇。冲锋陷阵,如花美人,他都眷顾,但是冥冥已经握在手中的,却偏偏要从指缝中流失,莫高窟不敌罗瓒,千佛洞梅朵跳崖。“如果得了江山而无爱人分享的话,非但无奈而且天地之间也会失去颜色”失去梅朵的旺荣,不再是威风凛凛的将军,就算是祁连山放马牧羊也只是行尸走肉,他的命早就就给了梅朵。一个没有爱,就连恨也没有的人,怎麼会知道自己生存的意义,或许从一开始他就不明白爱的真谛。
方天佑,风流才子难免儿女情长,被旺荣弃之大漠,身陷流沙,却不知三魂七魄飞去哪里,是回到汴京做他的东京城第一宝贝,还是自此在大漠留连,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一定会回到敦煌,回到莫高窟,因为那裏有他的壁画,有他的梅朵。
身名二字,累人误人,脱此樊篱,扬眉吐气。然而他毕竟是名门世家子,满腹的报国志,终其一生也忘不了家国天下,空将好梦付明月,未许长恨寄今朝。芳容镜裏照花落,谁解春风过良宵。是消沉?是无奈?唯有死后的魂魄才能真正的逍遥自在,但愿他能找到梅朵公主,从此后朝朝暮暮。
梅朵公主一舞震群雄,一笑动人心魄,本是於阗快乐的小公主,但国破家亡、党项逼婚并没有使她丧失对世人的怜悯之心。为了爱人,她可以死;为了百姓,为了莫高窟,她却要活著另嫁他人。回到爱人身边,藏经洞封闭,她终於可以无牵无挂,於是山崖上纵身一跃,最终羽化飞天。故事至此早已是美不胜收。
曹夫人珍娘,于阗长公主茜露,西域第一美人,苍天何其眷顾於她,同时拥有西域两个最杰出的男子的爱,命运又何其无情,偏偏那一段爱多不能天长地久。但是她并不迷惘,在两个男人江山美人的决斗中,她始终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只是今天的曹夫人,已经不再是于阗长公主。于阗长公主爱的是李元昊,而曹夫人只爱她的丈夫,十年的伉俪情深,为了丈夫的志愿,她也会义无反顾。
在爱情中曹顺德无疑是幸运的,因为面对不可改变的现实茜露选择了使自己快乐,也许快乐中也有隐瞒,但毕竟也心系曹节度使。而李元昊则又是一个可怜人,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当他以同样的政治联姻加诸于梅朵公主时,无疑是让茜露公主意识到她心目中再也没有曾经的李元昊了。
在得知曹顺德的死讯时,茜露公主就已经知道她的命运了。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为了敦煌一城的百姓,她不惜以公主之尊,以节度使夫人之贵,为李元昊一舞,同样引得万众瞩目。此时一向无敌的李元昊,终於意识到,他早就已经失去了茜露公主,不仅是失去了人,而且失去了心,所以当茜露最终葬身火海,羽化飞天时,他没有阻拦,只是流著泪默默的欣赏一生中最美的舞蹈。泣之天地之大竟无两个弱女子立足之地。
壁画中于阗王的两次流泪,谁说不是在为自己的两位美丽的公主而流,那是早已预见却又无法改变的悲哀。茜露、梅朵的命运固然是无可挽回的悲哀,但是羽化飞天的结局又使得这份悲哀近于完美,那是敦煌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幅飞天图,在漫长的岁月流年中她们守护著莫高窟和敦煌,为了爱人,也为了心中的信仰,是谁说她们可怜,苍凉的大漠因为这份完美而变得妩媚。
再叠——英雄拔剑
说英雄谁是英雄?放诸于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最著名的要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了,至於曹顺德、罗瓒等则少闻於民间,但敦煌厚重的史书不会少了任何一页。
曹顺德——忍人所不能忍
所谓英雄者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敦煌节度使曹顺德的一生看似软弱,老婆是大宋皇帝帮忙娶的,节度使的官职是世袭的,虽然手握归义军但自身又是个文人,即便是也能领兵打仗,但明显的依赖张英寿等人,以至於被人误会无所事事,坐以待毙。待到大势已去,为时晚矣。
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象张英寿等人当然无法明白曹顺德,往往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的敌人,纵观全剧除了一直在与曹顺德正面交谈的方天佑了解内情外,就只有英明如李元昊者能猜出他的心思,於是李元昊说了一个最不愿见到的预言,“我党项要想一统天下、逐鹿中原,惟有金字大藏经所内涵的民心所向才是依靠,曹顺德不是傻瓜,他决不会让这本经书重在世间出现,金字大藏经从此将在人间蒸发掉,不复再现”。
为了赢得藏经的时间,他孤注一掷,把一切都赌上了,至於世人如何看待已无暇顾及。悠悠此心苍天可鉴,至於是非曲直后人自有评说。
他没有北宋朝廷的支持,没有李元昊的兵力,没有张英寿的武功,有的只是一片赤诚,“归义军可以不存,敦煌不可不存,敦煌可以不存,但佛经不可不存”。在生死关头能知道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能不为一己私利,为国家、为后人、为民族、为了信仰付出一切,哪怕是男儿最重要的声名与生命。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是战是和我不清楚,但和亲至少能为我赢得藏经的时间,只是可怜了梅朵。”恐怕这样的信念这样的隐忍是李元昊无法做到的,而李元昊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金字大藏经,也许就是印证吧。
李元昊——美人江山两难忘
与其说李元昊是英雄,我更愿意说他是枭雄。一只定难军纵横大漠,来无影、去无踪,光明磊落中又不乏不择手段,一心一统西域称霸天下,於是金字大藏经就成了他笼络民心的工具,费尽心思,得了江山失了美人,只剩的一身无边的孤单。
为了一个做人的尊严,他忍辱负重、厉兵秣马,发誓要打下一片天下,证明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烽烟中逐鹿他有著无比的自信。纵观西域各番谁不对敦煌虎视眈眈,大宋皇帝以为一部金字大藏经就能保住敦煌佛都的地位,却没想到可能给敦煌带来灭顶之灾的正是这一无价之宝。李元昊也渴望得到它,要充当它的保护神,让西域能够和平一统,让佛法发扬光大,让敦煌百姓安居乐业,敦煌将前程似锦。可是他却只给了敦煌两条路,一条是战争,一条是归附,其实他更本就没有让敦煌有选择的权利,因为百姓看到的只是死亡。终於他证明了自己是贺兰山下无双的一块奇石。
然而即便是证明了又怎麼样呢,他也只能羡慕旺荣为了心爱的女人可以做到冒死一战,而他不能,在他争夺天下的路上只有城池而容不下一个美人,终於那块奇石被璧还,那个曾经叫茜露的于阗公主早已改名叫珍娘了。得江山而失美人,只剩追悔莫及。
罗瓒——自古英雄出少年
将门虎子,英雄少年,也可以那样的温文有礼,也可以纵横沙场。自不敢称英雄,只一身肝胆之士,可以让对手扼腕叹息,可以赢得敌人的尊重,自古名将能有几人,况一少年乎。与旺荣一战,唯有“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能形容。
在他眼中,身为军旅中人,醉卧沙场,马革裹尸,原本是平常,只要死得其所,便可以视为至高无上之荣耀。许是这种气概感动了上天,虽不能人间白头,还可以报效国家,死得其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三叠——苍茫
在没有经纬的大漠中,美人葬身火海、高崖舍身需要多少时间?黯然神伤的背影远去,消失在视线之外需要多长时间?攻陷一座城池又或者一个王朝的兴衰需要多长时间?大漠最擅长的就是掩埋,美人也好,远去也罢,不过瞬间,甚至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攻城掠地也可以转眼间实现,长也不过数月,如果还不行,那麼大漠的风沙几十年间也会将它淹没。而西夏王朝存在不过一百七十年,兴盛时不过是李元昊在位的十年,西元1048年又向北宋王朝称臣。瞬间、数月、几十年、上百年这些时间概念在苍茫的大漠中又算得了什麼呢。那裏没有经纬,没有时间与空间,甚至没有存在与消失的差别,有的只是无边无尽的黄沙,伴著日升月降,守候著传说中的地老天荒。
英雄洒尽热血,美人羽化飞天,曾经的盛世王朝早已灰飞烟灭,可是大漠依然是大漠,依然容不下红尘俗世的名利纷争、恩怨牵绊,它所接受的是永恒的信念,它用自己博大的胸怀护佑了永恒的信念,金字大藏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