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历史上对吐蕃的外交关系。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5 00:21
  • 提问者网友:棒棒糖
  • 2021-04-04 16:20
中国历史上对吐蕃的外交关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4-04 17:50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罪歌
  • 2021-04-04 23:03
我就不网上搜索答案了。就凭借我自己的知识大概说说。吐蕃,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所以说汉代是没有吐蕃的。要说中国与吐蕃的关系只能从唐代开始。青藏高原原来的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些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所以说现在的藏族在基因上来说和我们汉族是一支的,共同的祖先。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动在雅隆河谷的牦牛部,统一牦牛部各部落的叫弃聂弃赞普。“赞普”是雄强丈夫的意思,以后成了吐蕃君长的尊称。从弃聂弃开始,吐蕃确立了酋长世袭制度,第八世赞普布袋巩甲以后,吐蕃社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松赞干布以后,吐蕃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670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675年唐控制西域,687年-689年吐蕃再占西域,692年,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复收西域,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驻唐兵3万,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安史之乱朱泚之乱藩镇之祸牛李党争甘露之变,唐不断内斗严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机扩张,790年以后,唐朝失去安西北庭。851年左右,唐朝张议潮重占陇右河西北庭。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都是唐朝处于优势时,与吐蕃联姻。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控制了西域(安西北庭),吐蕃松赞干布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休璟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对吐蕃也处于优势,使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充满奇幻荒谬小说剧情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频繁的战争削弱了吐蕃的国力,唐朝李晟韦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创吐蕃军。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总之:吐蕃的崛起是不会长久的,没有先进的文明作为驱动力,早晚会被汉族同化,而且居住环境的恶劣也导致不会物产丰厚。况且由于佛教的信仰,导致藏族人心地善良乐天知命。今天的西藏是中国抵挡一丝蓝的一道天然屏障,是保卫汉族疆土的一道铁门。古代的时候如果单兵作战,要不是吐蕃人不适应低海拔的气候,估计他们会在中原留下浓厚的一笔,总是单兵作战能力是很强的。自唐代以后几乎边缘化了。
  • 2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4-04 22:00
早起的中国,可以说自南北朝以前,对于西藏地区一无所知。只知道那里似乎有羌人居住。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提到了十六国时期南凉的秃发傉檀灭国的时候,一部分秃发人去了西藏,西藏开始进入了鲜卑时期。秃发传说是拓跋的误读,拓跋鲜卑可以说是西部鲜卑的佼佼者。
到了隋唐时期,弄赞统一了西藏。旧唐书和新唐书都管他叫“弄赞”,也称松赞。但是所谓的松赞干布的翻译就显得太过无知,赞普是吐蕃领袖的称谓,就像“汗”、“苏丹”等称呼一样,是对王的别称。弄赞赞普被称为“松赞干布”,可以称为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嘲笑,也说明编纂历史教材人的无知。
而吐蕃(fan),不可能念做“bo”。旧唐书上明确写着吐蕃可能是秃发的误读,那么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可靠,“藩”这个字的读音就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了。
在汉化程度极高的鲜卑人影响下,吐蕃迅速强大。但是弄赞刚刚建国,当时也正直唐朝强盛,所以弄赞采取了和唐朝和亲的策略,也就是文成公主下嫁。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开始走向衰落,而正值鼎盛时期的吐蕃,开始频繁进攻唐朝。开始由于郭子仪的存在,吐蕃还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郭子仪死后,吐蕃就占领了唐朝西部的大量土地,成为西方霸主。吐蕃还一度占领了长安,由于怕唐朝援军来到,被几个愤青敲锣打鼓吓跑了……之后,回纥兴起,一度压制住了吐蕃的势头,吐蕃开始向北发展,一度打到了今天的蒙古高原,以及库页岛。后来,辽国崛起,才打败了吐蕃。之后,吐蕃分裂,成了很多部落。到了蒙古崛起的时候,吐蕃投降了蒙古,并在蒙古和元朝享有极高的地位。明朝虽然没能平定北元,但是保住了东北(包括外兴安岭和库页岛)和西藏,这样,西藏就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04-04 20:18
吐(tǔ)蕃(bō ),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
641年(贞观十五年),唐朝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
710年(景龙四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弃隶缩赞赞普。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虽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们在吐蕃地位很高。
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学者王尧等人指出,赞蒙即觉蒙、朱蒙。在被用于称呼赞普的女人时,赞蒙(btsan mo)、朱蒙、觉蒙(jo mo)等头衔没有区别。朱蒙有被写作末蒙。)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赞蒙金城公主至逻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赞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赞普王子拉本及赞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遗体”。
《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中,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 是地位不低于吐蕃王后的人拥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拥有这待遇,松赞干布的女人里仅文成公主拥有这待遇。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都是唐朝处于优势时,与吐蕃联姻。
松州之战唐军击败吐蕃军,松赞干布退兵谢罪,吐蕃退出党项、白兰羌等,青海的吐谷浑成为唐朝的藩属。唐朝长期控制河西陇右,还逐步控制了西域(安西北庭),吐蕃松赞干布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对吐蕃处于优势,使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唐休璟陈大慈率唐军击败吐蕃军,唐朝长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朝对吐蕃也处于优势,使金城公主在吐蕃地位高。
关于泥婆罗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献、吐蕃金石铭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谬成分较少的部分以及汉人史料的记载里,都有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却都没有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这事仅来源于部分吐蕃书某些充满奇幻荒谬小说剧情的章节(例如柱间史(西藏的观世音)、西藏王统记等书的某些章节)。实际上,泥婆罗尺尊公主地位比较低。甚至有国外藏学家写了《松赞干布的妻子》,说松赞干布娶泥婆罗尺尊公主是虚构的。
随着唐蕃关系的日益密切,许多汉族人进入西藏,一些吐蕃贵族子弟也进入长安的国子学学习汉文化。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加深了双方之间的情谊。729年(开元十七年),弃隶缩赞赞普向唐玄宗上表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说明在唐代汉蕃人民的关系已经不可分离了。
  • 4楼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04 18:46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引申的外交关系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    中国古代称外交为外事,近代才开始使用外交一词。以往中国古代都已进贡 联姻 出使等20世纪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国际交往的便利,形成了现代外交的开放、联系和世界性的特点。外交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