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释迦摩尼怎么成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4 07:58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1-24 02:57
释迦摩尼怎么成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1-24 04:14
问题一:释迦摩尼佛 怎么成佛的? 出家
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佛母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并转生至忉利天中。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后出家之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自幼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文武双全,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耶输陀罗为妃,后生一子,名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及以修道的行者,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所派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亦在此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亦未取菩提,遂出苦行林。此时,共修的五位行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菩萨(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誓成正觉。
降魔
时有魔王欲行恼乱,不愿菩萨获得无上的解脱之境,于是蛰伏的魔王波旬派遣诸魔女来引诱扰乱禅定中的悉达多,但是菩萨丝毫不为所惑。魔王又派遣众恶罗刹来胁迫悉达多,投掷各种利刃兵器,但是这些刀刃到了湛然不动的菩萨金刚座前,却如花瓣般一一散落,不能伤害菩萨。由此菩萨以慈悲力降伏了魔怨。
成道
随后菩萨以甚深的定慧力明了一切法,以上上智通达甚深十二因缘,于明相出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详见《过去现在因果经》)。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0岁。释尊苦行、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秘密护卫侍者,大尊者优波离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曾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问题二:谁知印度的一位王子是怎么成佛的?就是释迦牟尼,能说一下他的过程吗? 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祖,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由此因缘,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问题三:【佛教】请问释迦摩尼佛 成佛前发过什么大愿吗?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
出自《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载地址:www.zhibeifw.com/book/sdj/sdj-xm11.htm
我见过浙江上虞多宝讲寺流通处有此法本。问题四:释迦牟尼在历史上真的成佛了吗 在不少经典,都有描述释迦牟尼能随意自在飞行。谁说不能飞来飞去的呢?地藏经是佛在忉利天(就是三十三天那里,或者通俗中所称的玉皇大帝所在的地方),为天龙鬼神说法。在度化佛的弟弟难陀出家时,佛带着难陀到了天上,看了天女,也到了地狱,这不也不飞吗?好多地方都说明了这个,至于飞行自在,阿罗汉果位就能做到。佛的果位,不是佛自己给自己颁发的哦。佛是对觉悟圆满人的尊称,如来也是一样的。所以无论是称呼释迦牟尼为佛,还是称他为如来,或者称呼他是世尊,或者善逝。都是可以的。
如来是统一的称呼,释迦牟尼是这些智者中的一位。那么其他的智者有哪些呢?在我们的这个世界,只有释迦牟尼一位,但在西方世界就有无量光佛,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等等,东方世界有阿促佛等等,十方世界都有许多的佛。这些,是释迦牟尼所说的。详细可以参见佛经。 ----------------------俺们系美丽分隔线----------------------------没有,他死了,被火化了,留下一些舍利子。问题五:释迦摩尼成佛时间问题 1.燃灯佛授记了释迦牟尼佛: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
2.世尊在这个世界示现成道。成佛的日期也是方便说。世尊久远劫就成佛了,成佛怎么会再轮回?出生、成家、出家、求学、悟道、成佛,一切一切都是示现给众生看。告诉众生,人人都可以成佛!
3.世尊求学十二年,从而悟道。六祖大师,读了金刚经,马上就悟了!哪个是佛?哪个是凡夫?其实这都是我们的妄想,执着!世尊和六祖这都是在示现给众生看。
4.其余的问题,根本没必要考虑,只要记住:
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印光大师说,来世要做人,比往生还要难,一失去人身,,亿亿年在苦厄境里轮转!
正法难闻,何况末法,我等当精进!
不可在相上执迷!舍本求末!
参考资料:金刚经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法灭尽经 佛说法灯明心正觉经问题六:释迦牟尼怎样顿悟成佛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用意非常深。
所以下面讲,「行人若作相以求」,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指我们现在正在修学。「意存菩提之果」,我们心里真正以为有个菩提之果,「与求菩提之法」,这是什么?这叫「法执」,错了。「即是作相」,作相是什么?着相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用意非常深。他十九岁离开家,他不离开家他是王子,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就是说,把世间荣华富贵舍弃、放下了,这放下什么?烦恼。他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事情,这东西是烦恼一大堆,十九岁离开家给我们表演的是放下烦恼。你看放下烦恼之后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接触、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三十岁这一年,学了十二年,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那叫什么?放下法执。十九岁离开家是放下情执,放下烦恼障;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这个表演意思太深!
我们现在求学可不可以?可以,像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但是你要能放得下;你要是执着你所学的那个东西是真的,那就坏了。学的那些东西有什么好处?知道世间人想的是什么玩意。而自己呢?自己没有,自己不受干扰、不受影响,这叫大英雄,别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二障破了,所知障、烦恼障都破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东西可不可以学?可以学,不能着相,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这样去学就对了;如果你要着相,错了。学是什么?你了解世间有这么一桩事情,有这一类的众生,将来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度他,是这个意思。世间人烦恼呢?有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有所知障重、烦恼障轻。像世尊面前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智慧高,所知障轻,情执重,释迦牟尼佛灭度他还流眼泪,情执重。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烦恼障轻,他证得四果罗汉,所知障重,听经听不懂,不如阿难。这就是演出根性不同,众生根性不同,必须二障两种烦恼统统放下你才能见性成佛。问题七:佛教常识丨释迦牟尼是怎样成佛的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1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明白地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
2 佛在《佛说阿弥陀经》上说,他老人家自己是念阿弥陀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
3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说:“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讲这桩事。可见得蕅益大师说这个话,真的是有根据的。
4 有很多人《阿弥陀经》念得滚瓜烂熟,假如碰到一个人问他:“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法门成佛的?”他就呆着,不知道!哪里晓得他老人家成佛的法门,就在《弥陀经》这一句,可见得我们天天念经,是有口无心!
5 如果你真正留意到,我相信其他所有宗派法门你都不要修了。为什么?不但释迦牟尼佛是这个方法成佛的,一切诸佛如来都是这个方法成佛的。我不修这个方法,我还会修别的方法,不可能的事情!
6 蕅益大师真的对我们有大恩德!他要不跟我们点破,我们怎么能知道?说老实话,《弥陀经》我也念了几十年,也不晓得佛是怎么成佛的,读了大师的要解,这才恍然大悟。
7 等觉菩萨用这个方法成佛,大家相信,如果说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用这个方法也一样能成佛,大家就摇头了,不相信了。这是道理没搞清楚,事实真相不明白。
8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万缘放下;真的放下了,其他的什么都不搞了。古来有许多真正彻底明了的人,他在一生修行当中所表现的,就是一卷《阿弥陀经》,一声“阿弥陀佛”,其他的都舍弃了。问题八:释迦摩尼说的涅磐是不是就是成佛? 是的。依大乘佛法言之,涅槃即同成佛也。
说明:涅槃。原是梵语。华语有二译。
一、「圆寂」。圆者,圆满一切智德;寂者,寂灭一切惑业。
二、「灭度」。灭者,息灭一切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烦恼惑;度者,解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苦。
合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的智慧和德行,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即能息灭一切烦恼,解脱一切生死苦,即名为「涅槃」。
涅槃是佛所证得,解脱一切烦恼苦、生死苦,超越一切时空的不生不灭境界。是芸芸众生最应该尽其一生之全力所追求的目标。
感恩。阿弥陀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