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21:56
  • 提问者网友:蓝琪梦莎
  • 2021-02-25 08:25
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 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 (阳离子、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 性(抑制性、兴奋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突触(递质)小泡 突触后膜 阴  抑制 (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GABA受体 延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2-25 09:08
(答案→)突触(递质)小泡 突触后膜 阴  抑制 (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 (3)GABA受体 延长 解析:(1)神经递质合成后,均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释放,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后膜兴奋或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证明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2)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3)麻醉剂分子作用的原理是嵌入GABA受体,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25 09:35
这个问题我还想问问老师呢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