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测量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08:01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1-01 23:05
测量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1-01 23:33
问题一: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什么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问题二:哪位朋友解释一下电子天平测量密度的原理,要详细哦。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使用电子天平进行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
1.物体的密度为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密度测量是依据阿基米德原理来实现的。该原理说明:浸入液体中的每一个固体失去的重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3.固体密度测量通常是使用一种已知密度液体(例如:水或乙醇)作为辅助液体,通过在空气(A)和辅助液体(B)中先后称量的待测固体质量,即可计算求得其密度。
进行密度测量前,我们需要进行如下准备工作:
1.电子天平。需根据对测量的密度数据精度的具体要求选择电子天平的精度,根据被测样品的体积,重量选择电子天平的容量。在进行测试前需要对准备好的电子天平进行足够长时间的预热,并进行必要的校正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
2.测试组件。需选择合适的测试组件,如对某些体积较大,称量室无法放置的物质需选择下挂式测试组件。
3.待测样品。考虑到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为了测量密度的准确性,建议测量的样品重量须大于1g。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建议选择形状规则,表面粗糙度小的样品。
4.选择合适的辅助液体。一般可选择为:水、酒精、其他。选择测试辅助液体时需根据具体的测试样品的性质进行选择,如易于与水发生反应的,可选择酒精作为辅助辅助液体。
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样品后,请按如下步骤进行测量:
1.打开电子天平的左侧门或者右侧门取下秤盘,将密度托架插入电子天平中。
2.将支架放在托架上方合适的位置,确保支架不会与托架相接触。
3.将烧杯按照在支架中心位置。将温度表插在烧杯内,用于测量液体的当前温度。
4.将已知密度的参考液体(通常是水或酒精)注入烧杯,确保待测固体能被液体完全浸1cm以上。
5.放置挂篮于固定支架上,确保其表面无气泡并不碰到烧杯或温度计(如下图2)
6.打开电子天平开关
7.关闭防风门并去皮重;
8.打开电子天平防风门,将被测固体放置在固定支架的称量臂上或挂篮顶部的秤盘中;若被测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大于20g,请将其放置在挂篮顶部的秤盘中进行称量;
注:对于密度小于辅助液体密度的固体,则需将挂篮下部的称量网反置,压住被测物体。如果固体的浮力大于挂篮的重量,则必须通过在挂篮上部放置一个附加砝码来协助称量。在装入附加砝码后,给电子天平去皮并再次开始称量。如上图3所示。
9.关闭电子天平防风们,待电子天平稳定后,电子天平将自动记录称量结果A(如下图4);
10.打开电子天平防风门,取下被测固体,关闭防风门并去皮重;
11.打开电子天平防风门将被测固体放置在挂篮下部的称量网内,并确保无气泡附着在固体表面(可以用小刷子清除表面气泡);
12.关闭电子天平防风门,待电子天平稳定后,电子天平将自动记录称量结果B。并根据密度公式自己计算待测固体密度。
很高兴为你解答有用请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过活
  • 2021-01-02 00:09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