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用古文描述四季的变幻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10:37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11-12 16:59
用古文描述四季的变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逐風
  • 2021-11-12 17:30
春夏秋冬四阕词:
  春
  傍花随柳,雕轮骢马,紫陌践香尘。巧啭黄鹂,翻飞粉蝶,风景醉人魂。 笙歌劝饮垂杨下,娇鸟唤游春。狼藉杯盘,玉山颓倒,归去日西沉。
  夏
  彩鸳戏水,黄莺织柳,庭树尽浓阴。水阁榴丹,回廊桐碧,风过觉微熏。 方床石枕清无暑,碧筒劝频斟。瓜李冰凉,芰荷香满,坐待月华生。
  秋
  寒蛩泣露,银蟾吐月,万户捣衣声。桂蕊飘香,菊英初绽,新酿醉花阴。 金风簌簌惊黄叶,天际雁声频。玉烛泪流,金炉香烬,侧耳听残砧。
  冬
  玉梅才放,瑶花乱舞,朝野庆升平。炭炽红炉,歌扬白雪,红粉侑金樽。 楼台似玉轻寒透,痛饮已微醺。脍鲤炮羔,浅斟低唱,莫负好青春。

  四季即景诗:
  春景第一
  梅花径里雪痕香,苦教春回试众芳。
  弱草不经笼雨露,柔枝岂惯历烟霜。
  溪山似尽羞文绮,莺燕如歌和转簧。
  九十光阴时荏苒,风林绕出玉林行。
  夏景第二
  赤帝炎威事不将,荷风荡漾过来香。
  几头消昼嫌窗小,户下看书倦日长。
  竹影倚帘桐影静,松声入阁柳声凉。
  浓阴蝉调增人恨,拟抱水壶向北堂。
  秋景第三
  长天秋水雁鸿声,桂子飘香月渐明。
  金菊篱前争艳色,芙蓉江上斗新清。
  夜凉如许西风紧,朝气寻常白露生。
  砧杵慢闻更漏静,愁人悲听野蛩鸣。
  冬景第四
  霜景寥寥胜事无,小轩闲坐向红炉。
  一阳初动纹添线,双鹤曾言预朔呼。
  现在江山参冷暖,时来松柏耐荣枯。
  玉楼寂寞三冬景,每听春堂羯鼓奴。

  四时回文诗: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
  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春)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心清泉夏月寒。
  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夏)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晚山苍。
  孤帏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秋)
  天冻雨寒朝闭户,雪飞风冷夜关城。
  鲜红炭火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冬)

  四时回文诗:
  芳树吐花红过雨,入帘飞絮白惊风。
  黄添晓色青舒柳,粉落晴香雪覆松。(春)
  瓜浮瓮水凉消暑,藕叠盘冰翠嚼寒。
  斜石近阶穿笋密,小池舒叶出荷园。(夏)
  残石绚红霜叶出,薄烟寒树晚林苍。
  鸾书寄恨羞封泪,蝶梦惊愁怕念乡。(秋)
  风卷雪蓬寒罢钓,月辉霜析冷敲城。
  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冬)

  词云:
  我爱春,春意好,山嘴吐清烟,墙头带芳草,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恼,海棠憔悴牡丹愁,只恐韶光容易老。
  我爱夏,夏日长,玉碾棋声碎,罗纨扇景凉,南风卖奇货,一路菱荷香,蝉在绿荫深处噪,也应回首顾螳螂,
  我爱秋,秋色朗,篱菊想陶潜,征鸿唤苏武,黄叶落在阶,因风乱飘舞,双双紫燕数归期,旧巢留待明年补。
  我爱冬,冬日闲,烹茶消雪水,曳杖看冰山,戍妇征衣曲,将军夜度关,若遇渔翁堪入留,笠蓑披带冻云还。
。。。。。。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11-12 18:35
1071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职位不高,但因其名气大,所以请他喝酒的人络绎不绝。据说苏东坡初到杭州,早晨起来睁开眼睛就是喝酒,整日里半醉半醒。而这首诗便是他临湖畅饮诗兴大发之作。他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打开了人们想象的闸门。而到过西湖、观过实景的人,无不为苏东坡所深深折服。 他笔下的西湖,无论是何季节,春晓、秋月、夏荷、冬雪,美哉四季;无论是何气候,晴湖丽,雨湖奇,雪湖洁,夜湖魅;淡妆也好,浓抹也罢,西湖总能随物赋形,显示出它的绝伦之韵。 漫步苏堤,不免睹物思人,心中生出几多感慨。1089年,苏东坡再任杭州知州。他浚湖引水,叠长堤而为路,在湖中种菱,堤上植柳,可以说是有德于民。称得上是造福一方的好官。但他总是不断遭贬谪。个中缘由众说纷纭,尤以“骨相使然”的八卦之说最为荒诞。 其实,还是苏东坡的个性使然。他敬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人气节。陶渊明桀骜不驯,不与小人为伍,毅然辞官归田,既是愤世之情,又是回避之举。而苏东坡则屡屡不接受教训。他到杭州任通判时,有人曾告诫他“西湖虽好莫题诗”,但他秉性不改,且又不屑回避,动辄便与有权势的臣僚发生正面冲突,结果是越贬越远。有人说这一切都是他“善于纵笔”惹的祸。 游至“花港观鱼”、“三潭印月”景点时,导游讲述了题字的故事:“乾隆皇帝题字时将‘鱼’字漏了一点,将原本的‘映’字写成了‘印’字。明明写错了,但皇帝身边的臣僚溜须拍马,胡编一通,为皇帝遮了羞。而这些臣僚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褒奖。”听了这个故事,我忽而想到,如果苏东坡也像这些臣僚,见风使舵,像他笔下的西湖“随物赋形”,那么他的一生大概就要改写了。最起码不会漂无定所,在别人的房子里。 然而,苏轼就是苏轼。正如作家刘小川所说:“苏轼是特立独行的。他一生都在受伤,而每一次受伤都使他变得强大。”尽管苏东坡的性格令其一生命运不济,但同时也因他的感性、冲动,使其成为中国文坛大家、一代巨人。 因之慨然而悟:赏湖可赏西子湖,做人还是要学苏东坡。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