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报在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14:57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12-20 08:55
报在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12-20 10:20
问题一:抱字,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抱在古代的意思:
1.用手臂围住:.小孩儿..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2.围绕,环绕:山环水~.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3.胸怀愿望,志向:负.
4.心里存着,怀有:怨.恨.歉.憾.病.
5.密合:衣服~身儿.
6.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养.
7.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草.
8.孵:窝.小鸡.问题二:“报寝”古文中试什么意思? 寝,是“息、止”之意,“报寝”即“宣告止息”意,可引申为“回绝”、“不答应”。问题三:文言文中 抱的解释 抱 bào
〈动〉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4) 捧着。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5)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称和氏璧)
(6) 环绕。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峦抱江城。——李白《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7) 又如:清溪抱村
(8) 怀藏,心里存有。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周礼·大史》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报刘一丈先生书》
(9) 又如:抱学(心怀学问);抱敌对态度;抱才(怀才);抱志(胸怀大志);抱思(怀念);抱恩(怀念恩惠)
(10) 通“保”。保护,爱护。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
(11) 持守;奉。如:抱真(保持真性);抱节(坚守节操);抱德(持守德性)
(12) 背负;带着。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13) 生育。
亦既抱子。——《诗·大雅·抑》
(14) 又如:抱出笼(本指刚出笼的小鸡,喻不老练、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15) 领养孩子。如:抱了别人一个孩子;抱领(领养)
(16) 孵。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其卵。——《方言》
(17) 又如:抱小鸡儿;抱空窝(老母鸡孵没蛋的窝)
(18) 〈方〉∶[衣、鞋] 大小合适。如:这件衣服抱身儿;这双鞋抱脚
词性变化
◎ 抱 bào
〈名〉
怀,胸怀。
念离(离别)独伤抱。——唐· 韦应物《寒食日寄诸弟》
◎ 抱 bào
〈量〉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如:这棵树有一抱粗;两抱草问题四:文言文知恩图报中的图解释是什么 图:知道 知恩图报:受了别人的恩惠就要去报答人家对你的恩惠。问题五:曹公重义文言文,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是什么意思? 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意即:
我当立功来报答曹公(然后)再离去。问题六: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一)用作副词的用法:
1.“乃”字表承接的用法: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⑤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乃”字表转折的用法: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乃”字表递进的用法:译为“甚至”“乃至”“而”“又”。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②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乃”字用在判断句中的用法: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正是”等。
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②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二)“乃”字用作代词的用法:
1、“乃”字用做指示代词的用法:可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2.“乃”字用作第二人称的用法: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管传序》)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无乃”表猜测,可译为“恐怕……”
①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刺谬乎。(《报任安书》)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乃尔”译为“这样”。
①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12-20 10:47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