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15:36
  • 提问者网友:你挡着我发光了
  • 2021-02-03 19: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横滨出版的杂志《开智录》发表……文章(认为)“压之愈力,则起之愈骤,自然之理。故北部山东、直隶之人民,日唱外人之侮我,上天亦代为不平,当联络民气,共竭腕力,顺天之命,尽人之责,幸则杜绝列强,不幸亦振起国民排外之思想,此义和团之所由作也。”
材料2 (孙中山)认为,在义和团的排外主义中表现了“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本设问旨在考查独立思考能力。不论持何种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2-03 20:11
(答案→)共同之处:都指出义和团的“排外主义”,都肯定其反帝的民族精神和勇气。 解析:此题的评分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注重思维的创新与求异,答案不必拘泥于一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只要提出言之成理的看法,均同等评分。此种形式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多维性,对教学无疑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设问一要求归纳出两则材料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有何共同之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比较、提炼等多种能力。也可以回忆教科书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同时注意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加以评论,可得知两则材料既指出其有“盲目排外”的一面,又肯定其有反侵略的民族精神和勇气。设问二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评论。可以是肯定上述材料观点,也可以是否定,也可以肯定正确之处,又指出不足之处。无论作何种评论,都要结合义和团运动历史背景、斗争目标、历史意义、局限性等角度,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03 21:39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