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意义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1 17:22
- 提问者网友:星軌
- 2021-04-01 06:49
立夏的意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2-10 23:45
立夏的含意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有什么意义的最新相关信息 立夏(二十四节气之一)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是什么时候 立夏是什么意思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节气概述
立夏日期
立夏节气的由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古代立夏的资料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过后气候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余下全文>>立夏三候,立夏称人是什么意思 【立夏】太阳运行至黄经45度,交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立夏第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立夏二侯: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立夏三候,王瓜生】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关于立夏的谚语有哪些 立夏时的晴雨、温度高低、是否有雷雨等,有时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如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农谚。意思是立夏不下雨,就没有收成了。还有谚语:“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同一道理,一般雨后都有蚯蚓,立夏有雨就有好收成。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谚语:立夏放鞭炮什么意思! 我只知道立春是迎春。立夏有啥意义 在5月5日或6日;
表示夏季开始,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称人的习俗。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是什么时候 立夏是什么意思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节气概述
立夏日期
立夏节气的由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
古代立夏的资料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过后气候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余下全文>>立夏三候,立夏称人是什么意思 【立夏】太阳运行至黄经45度,交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立夏第一候:蝼蝈鸣】立夏第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浓了。
【立夏二侯: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立夏三候,王瓜生】立夏第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更会结红色的果实。关于立夏的谚语有哪些 立夏时的晴雨、温度高低、是否有雷雨等,有时对以后的天气和收成有预示的意义。如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的农谚。意思是立夏不下雨,就没有收成了。还有谚语:“立夏蚯蚓出,麦子麦芒生,昼夜灌浆忙,又是好收成”,同一道理,一般雨后都有蚯蚓,立夏有雨就有好收成。
下面列出一些其他省的谚语:立夏放鞭炮什么意思! 我只知道立春是迎春。立夏有啥意义 在5月5日或6日;
表示夏季开始,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这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江南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称人的习俗。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