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是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08:59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3-22 03:10
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是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3-22 04:25
“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含义和应用 张国忠 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笔者提出了关于市场经济宏观运转的一个模型: E(AD)——P×Q——Y(AS)——E(AD) 在这里,笔者把它正式命名为:“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模型的含义和应用作一些说明。 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笔者对该模型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模拟现实宏观经济运转的一个基本模型。式中,AD为总需求,以买者购买商品时的货币总支出E来衡量,合并记为E(AD)。AS为产品的总供给,以生产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Y来衡量,合并记为Y(AS)。P为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 “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总支出E(即总需求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Q)形成总收入Y(AS),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如此循环不已。” 这个循环流转不已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线,也就是“一线两段”分析模型中的“一线”。把这环形“一线”从E(AD)部分断开抻直,就是上面的形式。 这“一线”可分为两部分。 从E(AD)到Y(AS),即E(AD)——P×Q——Y(AS)为第一部分,它有两层含义。 第一,GDP(即P×Q)和总供求的关系。关于这种关系,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我是这样说明的:“显然,逻辑应从P×Q开始。这是因为,第一,P乘以Q的结果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财富总值;第二,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在P×Q中,Q与前者(就业)密切相关,而P本身就是物价水平。……P与Q是市场经济中的P与Q。P与Q是市场概念,它们是由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按木桶理论的逻辑,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木桶上的两块木板,它们对P×Q的影响,完全遵守“短边规则”,即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加长短板,消除此短边制约,木桶的盛水量即可增加。” 第二,国民收入核算原理。把一国一定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购买支出加总求出总支出即E(AD)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支出法;而把一国同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总求出总收入即Y(AS)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收入法。GDP恒等式就是总支出流量和总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因为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这一恒等式总是成立的。在总支出流量(产品流量)中,除了用于消费部分外,其余都是用于投资;在总收入流量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由此得出投资储蓄恒等式。从核算意义上看,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 “一线”中的第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核算部分”,或称“核算段”。 “一线”中的第二部分,即Y(AS)——E(AD)部分。在《宏观经济学:一个简明方法》一文中,这一部分被具体化为封闭型经济图式和开放型经济图式两种情况。为简明起见,我们以封闭型经济图式为例。该图式为: 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 文中对此图式的解说是这样的:“在没有对外贸易的封闭经济中,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①两部分。若政府收入用T(主要是税收)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收入变为政府支出(G),C+S+T经过再分配变为C+I+G。C+I+G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用总支出(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E(AD)。” 这是个国民收入经过分配、计划、安排形成总需求E(AD) 的图式。“一线”的这个部分我们称之为“分配和总需求决定部分”,简称为“分配部分”或“分配段”。 在分配部分,C、S、T均由收入而来。我们按一般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算法,举个例子来说明。设收入Y=1000,税率为0.2,自发性消费a=100,边际消费倾向b=0.8,则T=0.2Y=0.2×1000=200,C=a+b(Y-T)=100+0.8×(1000-200)=740,S=-a+(1-b)(Y-T)=-100+(1-0.8)×(1000-200)=60,最后,C+S+T=740+60+200=1000=Y。这样,收入被个人、企业和政府等经济单位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分配成C、S、T三个部分,我们称C为计划消费,S为计划储蓄,T为计划税收。在收入分配为C、S、T三个部分后,只有C仍是将要购买商品的货币量,而S和T则已变成不能直接购买商品的货币量,故称S和T为漏出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3-22 05:11

gdp=500+125+200=825

gnp=gnp-折旧=825-50=775

nnp=gnp-间接税-企业支付转移=775-75=700

ni=ndp-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金+企业转移支付=700-100-50-150+100=500

pi=ni-个人所得税=500-80=420

pdi=储蓄+消费=500-15=485

pdi=储蓄+消费=500-15=485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