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旅游景点说明书怎么写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22:18
  • 提问者网友:浩歌待明月
  • 2021-01-02 00:29
旅游景点说明书怎么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1-02 01:16
问题一:旅游景点说明书介绍自然景区主要包括什么 线路、线路上的景点、景点的特点和传说!问题二:小鸡是蛋黄长的还是蛋清长的 蛋黄问题三:旅游景区无投诉案件的说明怎么写 怎么会没投诉?不正常啊问题四:详细说明这是哪个旅游景点? 福建东山岛海滨木栈道问题五:上海旅游景点说明 上海最有名的也就是去看黄浦江沿岸(外滩)的风光,沿着江走,吹免费的风,江西面周围建筑中西合璧很抢眼,江东面有东方明珠电视塔---陆家嘴金融贸易区(99.9%去上海的人都以它做背景拍照留念,呵呵)。其他:玉玲珑之称的中国古典园林之一的“豫园”;上海世博园;商业街之南京路。也就这些,个人觉得上海就是去感受中国的国际化都市吧,自然风景真没什么!问题六:中国的旅游景点有哪些,分别说明是几星 十大名山:黄山、庐山、华山、峨眉山、泰山、武夷山、长白山、天山、五台山、玉山。
十大风景: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张家界、九寨沟、长江三峡、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日月潭、云南石林、海南风光
十大古迹:万里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乐山大佛、曲阜三孔、秦始皇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洛阳白马寺
十大旅游城市:西安、北京、成都、大连、杭州、昆明、杭州、哈尔滨、拉萨、香港
十大古镇:浙江·乌镇、江苏·周庄、安徽·西递宏村、福建·泰宁、山西·张壁、四川·李庄、浙江·南浔、江苏·同里、广东·黄姚、云南·和顺 你可以再查看一些关于旅游方面的资料书,那些会更准确。问题七:去旅游在当地刻某某某到此一游,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人无论到哪一类旅游点,都是照个相。不光拍照表示自己来过,还会亲手在景点上刻写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到此一游”估计是旅游景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中国的各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甚至某棵树上都有。不仅如此,就连国外的一些旅游景点也难逃此劫,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也赫然有着“到此一游”的汉字,巴黎埃菲尔铁塔上同样有这四个字。中国人为何总爱“到此一游”?
事实上,从古至今,人人都会触景生情,到了一个地方,总想留下点痕迹,这是一种本能,这是国民们从古代名人们喜欢赋诗题壁中的残留习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诗词,实际都是古人写的“到此一游”的另一种版本。只是经过岁月这面筛子,精华的、有文化的留下了,粗糙的、没文化的被过滤掉了。如果细心的话,你可以在西安碑林门口有玻璃罩保护的方碑上,看到1400年前游人在碑上留下的“某某某到此一游”,可见,国人乱涂鸦的陋习是源远流长了。
若论起“到此一游”的老祖宗,恐怕要数大名鼎鼎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了。此猴一个筋斗翻到如来佛祖的五指边时,难掩得意之情,为留下凭证,便在佛祖的手指上大书“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可谓气势磅礴。而此后,“到此一游”也便随着《西游记》这部名著的流传而印入中国人的思想中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吴承恩能写出这一段说明生活中确有其事。当年秦始皇,不管巡视到何处都要“勒石载功”,也许就是现实中偏好留名的先驱。之后,历代皇帝巡视、游览时也都少不了题字、留名的环节,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种炫耀和风尚。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部,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曹操登高远眺,远处是辽阔的大海,雄伟壮观,于是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观沧海》,曹操的“到此一游”千古传诵。而具有这一题字赋诗留名雅兴的另一庞大群体,还有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们。试想,文人们在游山玩水之间,一时诗性大发,或吟诗,或题字,遇到得意之作,不免就要留一芳名。因此,中国的名山大川便多了文字为伴。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相得益彰,经年累月的积累,竟成为浑然一体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我们如今乐于瞻仰的名胜之景。
其实,中国人的“留名”思想,古已有之。这种思想的深刻来源尚不得知,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早期对长生不老追求而不得的一种心理补偿。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在世走一趟,总要留下点东西。既然留声不得总可以留名。因此,中国人对名声便更为看重,追求的是流芳百世。所以,中国人不管地位高低、贫富,都希望在身后留下美名。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老外出门都要带一本厚厚的旅游介绍书籍。相比之下,大多数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基本上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定点尿尿,举旗报到,中国人已然习惯于“到此一游”的快餐式观光,他们很少有敞开心灵,接纳和感受湖光山色的。
在环境问题堪称严重的今天,我们必须要有良好的旅游素养。在各种文化遗产刻字留名,只能增加文物保护的工作量,而不会对其有任何裨益。而事实上是,我们看到,最终能留下来传世的,或是皇家亲笔的精品佳作,或是文采飞扬的诗词歌赋,其文化内涵绝对不是“到此一游”这样的大白话可比的。我们知道,大浪淘沙,千百年后留下来的,只有那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东西,至于那些各种各样的“到此一游”们无不在时间的推移和物质的风化下,随将去了,不管留名者多么想千古留名,都没能留下一丝痕迹。
保持文物的完整,不要再将陋习延续下去,这一切不过是举手之劳,请你留情,不要四处涂鸦“到此一游”的字样。杜绝这一陋习虽......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1-02 02:50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