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简洁一些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23:18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2-03 16:21
【初二化学上册知识点】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简洁一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2-03 17:30
【答案】 一: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分度值:一个小格多少?量程:测量范围.读数时要进行估读,如3.00.单位:书本P11最上面.时间单位:书本P13最下面)
  1.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的位置有无变化,所选的一个标准.
  3.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表示运动的快慢.
  5.公式:速度:V,路程:S时间:t
  6.V=s\t S=vt t=s\v
  7.单位:1m/s=3.6km/h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大小:固>液>气)
  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V=340m/s、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t>0.1s)S回=2′1vt
  6.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单位:HZ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越慢,越低.
  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
  7.人们可闻声:20HZ~20000HZ
  超声波:大于20000HZ次声波:小于20HZ
  8.: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与振幅有关
  9.音色:声音的品质(同一种乐器,音色一定相同)
  与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声音的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超声波、次声波声音传递信息
  10.噪声: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
  控制噪音:在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
  单位:分贝(dB)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原理: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书本P49-50)
  3.0℃: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
  4.100℃: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水
  5.熔化和凝固
  熔化: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6.汽化、液化
  汽化:液体变成气体
  液化:气体变成液体
  汽化:蒸发、沸腾
  升华、凝华
  升华:固态变成气态(樟脑丸变小、固体清新剂、北方冰冻衣服变干)
  凝华:气态变成固态(霜)
  7.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四:光现象
  1.光源:能发光的、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应用:列队、小孔成像、月食日食等)
  光速:真空中最快:3×10的八次方.大小:真空>气>液>固
  3.光的反射:规律:P74
  画图先画法线
  4.平面镜成像:等大等距虚像左右互致
  5.光的折射: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记住空气大角,学过的童鞋应该知道滴)
  6.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外线:红光之外的辐射
  特点:热效应.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应用:诊断疾病、红外线夜视仪、遥控等
  紫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
  特性:化学作用强:能使照片底感光、生理作用:消毒杀菌、荧光作用:验钞机
  五:透镜及其使用
  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会聚作用(会聚:比原来直线传播会聚了)
  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发散作用(发散:比原来直线传播发散)
  凸透镜的应用
  ①u>2f f<v<2f(倒立、缩小、实像)应用:照相机
  ②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应用:投影仪
  ③u<f (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放大镜
  ④1.一倍焦距分虚实
  2.二倍焦距分大小
  ⑤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
  ⑥u=f (不成像)
  ⑦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眼睛:(高级照相机)成在视网膜上:倒立缩小实像
  近视眼:晶状体变厚,折射能力强,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反之(与近视眼相反)
  显微镜:
  ①目镜(放大镜)
  ②物镜(投影仪)
  (两次放大)
  望远镜:
  ①物镜(照相机)
  ②目镜(放大镜)
  六.质量与密度
  1.物体由质量组成
  2.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单位换算书本P108)
  3.天平的使用:
  ①将天平放置水平的桌面,将游码调到零刻度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着中央
  ③左物右码
  (具体书本P109-110)
  4.质量与物体形状、物态、位置无关
  5.密度: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不同的物质 ,质量一般不同
  密度公式:ρ=m/v(:ρ:密度 m:质量v:体积)
  m=ρv、v=m/ρ
  密度只需要记住水的密度就可以了,(ρ=1g/cm3)
  1g/cm3=1000kg/m³
  测量物质的密度(只要注意先测杯和水的质量、再做后面学过的步骤就可以了)
  密度与生活:m不变 v变大 ρ则变小.(反之 m不变 v变小 ρ则变大)
  物质的辨别:可以通过密度辨别,也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硬度等辨别
  大概就是这些啦...这些都是我通过笔记整理出来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2-03 18:22
谢谢解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