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诗词例话一则(周振甫)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里讲“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9 00:01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4-08 06:56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词例话一则(周振甫)
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里讲“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其中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是根据叔本华的说法。叔本华认为人在直观(直觉)中与万物无异,所以说“无我”,说“以物观物”,即指写直觉中的境界。直觉中的境界用触景生情来解释,是比较合适的。
从“无我之境”看,实际上就是触景生情。作者当时的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王国维称这种心境为“物”,这时凭直觉去观察外物,他称为“以物观物”。这时受到外界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由于这种感情是由外物引起的,好像是从外物那里传过来的 ,所以说“ 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究竟是我的,还是物的,有些分不清楚了。实际上,触景生情的情还是我的,只是这种感情事过境迁已经平静,这时受到外物的刺激,又被唤起来罢了。比如说,陶渊明《 饮酒 》之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 相与还。”说“采菊”,说“悠然”,“见南山”,显然有个“我”在,可见“无我之境”还是有“我”的。只是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在东篱下采菊时,偶然抬头看到南山的气象很好,看到飞鸟互相回去。飞鸟回去有什么好呢?诗人在《归去来兮辞》里把自己的辞官归隐比做“鸟倦飞而知还”,所以看到“飞鸟相与还”,引起自己的感触,觉得气象很好,是触景生情。触景生情的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
“有我之境”指的是诗人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加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所谓“物皆着我之色彩”,构成缘情造景。像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位女子因为她所想念的人在外游荡不归,无法留住,所以在“无计留春住”中感慨很深,非常悲苦。她把这种感情加到景物上去,把花人格化而去问它,又写花的飘零,来显示自己的感触。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谪,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再加上个“闭”字,显得孤独寂寞而凄冷,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在斜阳暮的时候,更显得悲苦。
1、本文讨论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异同,下列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相同处,即不论“有我”“无我”,实际上都有作者的感情在。
B、“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相同处,即不论“有我”“无我”,景物所涵的感情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创作的心境而转移。
C、“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不同处,前者是“缘情写景”,后者是“触景生情”。
D、“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不同处,前者的情不因外物的触发而产生,后者的情则由外物的刺激而唤起。
2、本文摘引并准确阐释了王国维先生的有关论述,下列各项分别集中了一些论述,不符合王国维先生本意的一项是:
A、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B、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C、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D、“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怜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我之境也。
3、上文所引秦观的《踏莎行》表现了他遭到贬谪后的悲苦心情,下列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属于“缘情写景”的一项是:
A、明丽的楼台在浓浓的迷雾中再也看不见。
B、过河的渡口在朦胧的月色中再也找不到。
C、隐居的桃源没有归去的道路。
D、夕阳暮霭中听到杜鹃凄苦的叫声。
4、根据上文的分析,下列杜甫的诗句属于“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A、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1、B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4-08 07:23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長槍戰八方
  • 2021-04-08 08:22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