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3D打印的材料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是如何的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1 21:04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1-11 16:00
3D打印的材料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是如何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01-11 16:08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形状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离散-堆积原理。
从打印耗材看,目前研究较多且国家支持的3D打印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低成本钛合金粉末 :满足航空航天 3D 打印复杂零部件用粉要求,低成本钛合金粉末成本相比现有同等钛合金粉末降低 50~60%;
铁基合金粉末 :利用 3D 打印工艺致密化后的金属制品,其物理性能与相同合金成分的精铸制品相当;
高温合金粉末 :开发金属粉末的致密化技术,建立制品的评价标准体系。
非金属材料3D打印的研究开始较早,至今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目前,3D打印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类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除此之外,彩色石膏材料、人造骨粉、细胞生物原料以及砂糖等食品材料也在3D打印领域得到了应用。
由于现阶段90%的3D打印机用户都使用的是桌面级产品,因此像ABS、PLA这两种塑料材质的耗材用量占比超过50%,目前高分子材料生产商也主要集中于ABS和PLA以及尼龙材料。从材料种类看,3D打印行业的发展取决于其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当前全球3D打印行业的发展主要的材料有PLA、ABS、Standard Resin、PA12、PA 2200、PETG和Clear Resin等。其应用最为广泛的为PLA材料,应用占比为37.1%,其次为ABS占比为15.5%。
随着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3D打印技术适用于打印细胞、生物支架材料和细胞活性因子,其在器官打印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生物组织及器官的3D打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打印生物支架,之后再细胞进行培养;第二类是将生物支架和细胞同时打印。生物支架是用于支撑组织成长为一个完整的组织的框架材料,是组织工程三要素之一,也是目前3D打印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生物支架材料一般为多孔材料,这样有利于细胞的培养。其3D打印方法较为多样,激光选区熔化(SLS)、光固化成形(SLA)、三维立体打印(3DP)等方法均可制备生物支架。目前对于硬组织如骨骼的3D打印成型较为成熟,其材料一般为钛镁合金或羟基磷灰石与高分子材料的复合材料,其技术已较为成熟,并被成功的运用于临床。
如今,3D打印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虽然存在材料种类少、加工成本高等诸多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但相对于传统的制造方式(减材制造),3d打印技术对材料的总体利用率高,可以制造复杂的结构零件,并且无需开模,制造工序少,周期短。其在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生物医疗领域、设计领域优势日益凸显。
除了在材料方面外,3D打印在其他方面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可以将3D打印与“互联网+”和“云计算”相结合,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进入个性化定制阶段。另外可将3D打印和传统的切削减材相结合,用以保证零件的成型制造精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