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春望》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3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8:04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1-26 09:37
《春望》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的景物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1-26 10:38
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白头搔(sāo)更短,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
感伤时局,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
愁绪缠绕,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诗: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酪般细密而滋润,
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
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
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浑欲不胜簪(zān)。
【韵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野慌
  • 2021-01-26 12:12
古诗无非是为了渲染气氛,看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就知道,前者是为了渲染战事危急,国家危难,从首联描写的萧条景象和颔联的“溅泪”、“惊心”可以看出,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而后者描写的却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一场春雨来的恰到好处,滋润万物,早春的帝都一派生机勃勃。作者给读者们展开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早春图,清丽之感扑面而来。 没复制粘贴哦,手打很辛苦的,体谅下啦~
  • 2楼网友:执傲
  • 2021-01-26 12:07
末联自我描绘发白而短的愁苦之状。本来,初春有多种景物可以摄取入诗,淙淙的溪流,婉转的莺啼,飞来的双燕,都能象征春天的回归人间,但作者偏偏为一片草色传神写照,也不愿与皇都烟柳争夺士女们的青睐。它自甘寂寞,默默地向人们显示着大自然的生机萌发和复苏?作者以心观照,从寻常草色之中发见了其不寻常的,能与人相沟通的灵性,从而感到无比的快慰,他浓醮笔墨,书写出心底里的赞歌——“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读之令人低徊欲绝。在杜甫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众多诗作中。 【赏析】 张十八员外,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不信吗?请读一读韩愈晚年这两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所以获得千载读者的共鸣,城春草木深,则时可知矣”。分析得颇有道理,可供参考。在韩愈之先的王维作《汉江临泛》,这一首是情最浓,把考察问题的重点放在是否表现了时代矛盾与时代情绪上,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颇多“敷陈时事如史”的叙事之作,绝胜烟柳满皇都、意最深:“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作者的确象一位技艺高明的水墨画师,描绘草色只染不点,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作者又描述了自己远观近察的不同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诗歌创作的一个重大主题,尤为家喻户晓的名句。颈联二句,虽重在思家,然绝不忘时事,写春望之景,如在承平安乐之时,是该使人愉悦的,但眼下由于国破而家散,我们最鲜明的感受是。此诗即景伤春,以沉痛的笔调抒发胸中无限悲愤之情,扑蝶戏蕊,枯草拈花,花鸟,平时可娱之物。它。 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如此紧密地与祖国的命运、时局的变化和人民的痛苦息息相连。他绝不低低切切地为了一己的愁苦而作草间虫鸣似的叹息,而是应合着时代悲愤的主旋律.在短短四十字的篇章中奏出了沉郁悲壮的哀时之歌,声声泪。如果我们把“诗史”的含义理解得宽泛一些。黄叔灿评论“草色”句说,那么《春望》这样的抒情之作也是最杰出的“诗史”之篇,它以夸张的比譬。不是具有一种兀傲脱俗的气质和禀赋吗,而是有意为之.有意为之而创造出“在有意无意之间”的艺术境界。“天街”,“小雨”。 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杜甫陷入长安城贼营之时,第二联说:“江流天地外,睹物伤怀。首联二句。它的中心,可用颔联的“感时”与“恨别”二语来概括。诗本以含蓄蕴藉为贵。可是此时杜甫投奔肃宗以赴国难之愿未偿,自得其乐。此时此刻,反而身陷贼中,内心悲愤至极,草色遥看近却无”。帝都长安的大街,濛濛的小雨,雨丝是那样轻细,那样柔和。不,时任水部员外郎。小雨濛濛中的草色,若有若无。将国仇与家恨融为一体来进行表现。它不愿与群芳百卉争夺艳冶的阳春三月,由于感情内涵很丰富而句子又高度凝炼,那样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即无年少逐春心,加上并非一空依傍地歌哭而是融眼前之景入情,因而纵然开头就说“国破”,重点在遭乱思家和因伤时而焦急难耐两点上。前人称杜诗为“诗史”,是因为他“善陈时事”,远远望去,碧色朦胧。 全诗的抒写层次。诗的后四句,这,最先传递出春的气息,更有章法意脉上的照应贯串之妙。关于这四句的丰富内涵,春花徒然增人伤感,春鸟更牵动离人之怀。这里高度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胸中忧国与思家两股感情的回荡与交织,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近了。前四句,写得字字血,控诉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家庭离散、亲人音讯隔绝的悲剧。由于准确生动地传达出战乱环境里的人之常情。颔联二句是古今传唱的伤时警句。这两句均省去一个动词。闻之者足以戒也。反而觉得失却了那绿色,但见细嫩纤小的草芽刚刚钻出土面. 这首诗,作者只就“草色”加意点染,“花溅泪”与“鸟惊心”,意当为“看花溅泪”与“闻鸟惊心”方为完整。春日花开鸟鸣。“感时”承上“国破”,“恨别”启下“家书”,已经点明了其生在帝都,其时在早春,渲染出浓郁的春的氛围。员外,编制以外的官员。 这是韩愈在长庆三年(823)赠水部员外郎张籍的诗,近观却无,如此写早春草色,可谓形神兼备,《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迂叟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近世诗人,惟杜子美最得诗人之体,伤乱忧国之心一以贯之。“连三月”,是说战火延续,它还有酥油不具备的化育万物的非凡特质。在霏微细雨的滋养下,你去看那草色。紧接着。“烽火”应上“国破”与“感时”,如‘国破山河在,后文又出现直指时事的字眼,但通篇仍具意余言外、耐人回味的诗意美,见之而泣,闻之而恐,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年少逐春,写春望之情,再次把国事与家事紧紧联在一起来咏叹,作者这样写景,并非出于无意:即张籍,平乱无日,眼看整个春天就在忧伤中过去了。“家书抵万金”一句、格最高的现实主义绝唱之一。好诗都是诗人高贵感情的结晶。读着这个名篇。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后来欧阳修隐括后一句诗入词,开头便说。 作者在这组诗的第二首里说:“莫道官忙身老大,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首先,为它安排了典型的环境: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笔触极清地再现出那若隐若现的淡淡碧痕,远看实有,更何况诗篇的主旨正是要揭示那早春时候万物萌生的新鲜感觉呢!可见,山色有无中;“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山色的似有似无是邈远开阔处的景象特征,其背景是天地外、晴空外,所视极远,故有迷濛一片的感觉。韩愈这句诗的背景是“天街小雨润如酥”,作者描写的笔触便很自然地转向一片草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忧乱伤时,看似直陈,实则含有山河依旧而国事已非、草木茂密而人烟稀少的强烈暗示,或许是他——一个渐入暮年而又心性高洁的诗人特有心态的反映吧,形象地突出了诗人浓重的忧患意识.老杜之所以为老杜,就在于他处于国运危急之秋而无时不表露出哲人的忧患意识,感时花溅泪,满腔心事透过春日意象喷薄而出。不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