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物理里物质有几种形态,越详细越多越好,不指没有的
答案:6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30 22:48
- 提问者网友:
- 2021-03-30 05:24
急急急急!!!!!!物理里物质有几种形态,越详细越多越好,不指没有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3-30 06:44
日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物质主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它们的形态特点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这三态的物质在整个宇宙中极少,绝大部分的物质是以其它形态存在的。现代科学发现,自然界的物质除了固、液、气三态以及一系列的过渡态之外,还有第四态、第五态、第六态、第七态等。
物质第四态 ------- 等离子态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具有独特性质的等离子体,从而发现了物质的第四态。
等离子态可由气态转化而来。其转化机理是:在高温、放电或辐射的条件下,气体分子被离解成气体原子,大部分或全部原子及分子发生电离,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或分子,成为自由电子在空间运动。这时,失去一部分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就成为正离子,得到电子的则成为负离子。这种由分子、原子、正负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叫做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于正、负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而呈中性状态,故称为等离子态。等离子体导电与一般气体不同。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遇到过等离子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氖或氩的等离子体在发光。把各种不同的惰性气体分别充入不同的灯管,通电时之所以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就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的缘故。例如,通电时,氩的等离子体发生蓝紫色光,氦的等离子体发出粉红色光,氖的等离子体发出红光。所以,惰性气体的等离子态在电光源中具有特殊的应用。
闪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则是由于空气放电形成了等离子体的缘故。
在地球上,等离子态的物质并不多见,但在整个宇宙中恰好相反。由于高温或强烈的辐射,物质极易电离,宇宙空间中的许多弥漫星云以及某些恒星大气,都处于等离子态。作为恒星的太阳,其实就是一个高温的等离子火球。太阳的强烈辐射,使高空大气层呈等离子态。这一层大气由等离子体组成,称为电离层。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就是依靠电离层反射电磁波,传递信息。
等离子态的研究,对于人工控制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第五态 ------- 超密态
在通常状况下,铁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7.9克,为普通岩石密度的的两倍多。铂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1.5克,约为铁的密度的2.8倍,其密度在地球上可谓大矣。然而,在宇宙中有些天体的密度却大得惊人。
本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一类新的恒星------白矮星,按地球引力计算,其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百吨左右。为什么白矮星有如此惊人的密度呢?根据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的研究,原来组成白矮星的物质受到超高压(如几百万个大气压)时,不仅分子之间的空隙以及原子之间的空隙早已被压得消失了,而且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隙(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因此原子内是十分敞空的)也被压得几乎没有了。这时,电子全部被压进原子内层,电子壳层不复存在,其密度几乎接近原子核的密度,故白矮星的密度大得惊人。
但是,密度最大的天体要算另一类恒星------中子星。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研究了中子星的结构,指出中子星是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天体。在该天体中,由于超高压的作用,原子核外的电子99%被压进原子核,与核内质子结合形成了中子。根据地球引力计算,中子星的密度每立方厘米达十亿吨左右。如此之高的密度,实在使人难以相信,无法想象。如果超高压的作用把地球和月球分别压成中子星,那么地球的直径只有200米左右,月球的直径则只有2.5米左右。也就是说,一粒小桃核那么小的中子星物质,需要十万艘万吨级巨轮才能拖动它。
象白矮星和中子星这样超高密度的物质已与一般固体迥然不同,故被称为超固体,其物质形态称为超密态。如果超固体几乎全部由中子组成,则被称为中子态,例如,中子星。中子星以脉冲形式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宇宙中已发现的中子星有300多颗。
物质第六态 ------- 辐射场态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提出了场的概念。
1887年和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两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确证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有名的质能公式
E=mc2
根据质能公式,狭义相对论阐明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电磁场的本性。狭义相对论指出,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式,具有能量和质量,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狭义相对论还指出,电磁场与普通物质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静止质量,但具有动质量。
1915年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提出了引力场和引力波的重要概念,并创立了有名的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宇宙空间中引力场和引力波是广泛存在的,阐明了引力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后来,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这一崭新的科学观点。
根据科学发现,人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划分为实物和场两大形态,场包括电磁场和引力场等。电磁场和引力场辐射整个宇宙空间,没有不可介入性。在一定条件下,电磁场和实物粒子可以相互转化。
由此可知,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引力场和充满了热辐射。热辐射,即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粒子,统称光子。本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象这种具有辐射作用的引力场和电磁场(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等),人们称之为辐射场态物质,又叫真空场态物质,即物质的第六态。
物质第七态 ----- 反物质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通过宇宙射线的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e+。
1955年和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里和张伯伦等人相继发现了质子和中子的反粒子------反质子和反中子。后来,现代物理学又发现了反氘核和反氚核。
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在微观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粒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粒子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粒子的转化。这表明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很基本的对称性,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1978年欧洲物理学家利用现代科学设备分离出了反质子,并将它储存了一段较长的时间。197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巨型气球在35公里的高空测获了28个反质子。这表明反粒子在宏观物质世界和宇观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们据此推测,在宇宙的某些空间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反物质,即物质的第七态。
暗物质与物质第八态之谜
物质形态的奥秘与对立统一
近年来,天文学家通过不同测定方法,发现在宇宙星系外围有层质量很大的暗物质,即我们用光学、红外、放射等手段不能推出其能量的物质。暗物质占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而且有很高的能量产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可是,我们不知其为何物?来源如何?这是当代科学的重大前沿问题之一。
暗物质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在自然界客观存在而人们至今尚未了解的物质,其物质形态如何?其物质形态如何转化?在什么条件下转化?其中奥秘无穷无尽。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无穷无尽各种各样运动着的物质和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天体运动等),即万物之变决定了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可以肯定,自然界必然存在更多的物质形态,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奥秘也是不可穷尽的。
也有说法称共有15种
固态,非晶质固体,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流态,超固态,简并态,中子态,强对称物质,弱对称物质,夸克-粒子等离子态,费米子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夸克物质
物质第四态 ------- 等离子态
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具有独特性质的等离子体,从而发现了物质的第四态。
等离子态可由气态转化而来。其转化机理是:在高温、放电或辐射的条件下,气体分子被离解成气体原子,大部分或全部原子及分子发生电离,外层电子脱离原子或分子,成为自由电子在空间运动。这时,失去一部分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就成为正离子,得到电子的则成为负离子。这种由分子、原子、正负离子和电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叫做等离子体。等离子体由于正、负离子所带电荷符号相反,数量相等而呈中性状态,故称为等离子态。等离子体导电与一般气体不同。
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遇到过等离子体。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氖或氩的等离子体在发光。把各种不同的惰性气体分别充入不同的灯管,通电时之所以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就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等离子体的缘故。例如,通电时,氩的等离子体发生蓝紫色光,氦的等离子体发出粉红色光,氖的等离子体发出红光。所以,惰性气体的等离子态在电光源中具有特殊的应用。
闪电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则是由于空气放电形成了等离子体的缘故。
在地球上,等离子态的物质并不多见,但在整个宇宙中恰好相反。由于高温或强烈的辐射,物质极易电离,宇宙空间中的许多弥漫星云以及某些恒星大气,都处于等离子态。作为恒星的太阳,其实就是一个高温的等离子火球。太阳的强烈辐射,使高空大气层呈等离子态。这一层大气由等离子体组成,称为电离层。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就是依靠电离层反射电磁波,传递信息。
等离子态的研究,对于人工控制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等尖端科学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质第五态 ------- 超密态
在通常状况下,铁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7.9克,为普通岩石密度的的两倍多。铂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21.5克,约为铁的密度的2.8倍,其密度在地球上可谓大矣。然而,在宇宙中有些天体的密度却大得惊人。
本世纪二十年代发现的一类新的恒星------白矮星,按地球引力计算,其中心密度为每立方厘米一百吨左右。为什么白矮星有如此惊人的密度呢?根据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的研究,原来组成白矮星的物质受到超高压(如几百万个大气压)时,不仅分子之间的空隙以及原子之间的空隙早已被压得消失了,而且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空隙(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因此原子内是十分敞空的)也被压得几乎没有了。这时,电子全部被压进原子内层,电子壳层不复存在,其密度几乎接近原子核的密度,故白矮星的密度大得惊人。
但是,密度最大的天体要算另一类恒星------中子星。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研究了中子星的结构,指出中子星是几乎完全由中子组成的天体。在该天体中,由于超高压的作用,原子核外的电子99%被压进原子核,与核内质子结合形成了中子。根据地球引力计算,中子星的密度每立方厘米达十亿吨左右。如此之高的密度,实在使人难以相信,无法想象。如果超高压的作用把地球和月球分别压成中子星,那么地球的直径只有200米左右,月球的直径则只有2.5米左右。也就是说,一粒小桃核那么小的中子星物质,需要十万艘万吨级巨轮才能拖动它。
象白矮星和中子星这样超高密度的物质已与一般固体迥然不同,故被称为超固体,其物质形态称为超密态。如果超固体几乎全部由中子组成,则被称为中子态,例如,中子星。中子星以脉冲形式辐射出强烈的电磁波,自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宇宙中已发现的中子星有300多颗。
物质第六态 ------- 辐射场态
185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弟提出了场的概念。
1887年和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两次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确证了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1905年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时,提出了有名的质能公式
E=mc2
根据质能公式,狭义相对论阐明了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电磁场的本性。狭义相对论指出,电磁场是物质的一种形式,具有能量和质量,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波粒二象性)。狭义相对论还指出,电磁场与普通物质的区别在于,它不具有静止质量,但具有动质量。
1915年爱因斯坦在创立广义相对论时,提出了引力场和引力波的重要概念,并创立了有名的引力场方程。广义相对论指出,在宇宙空间中引力场和引力波是广泛存在的,阐明了引力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后来,天文观测证实了爱因斯坦的这一崭新的科学观点。
根据科学发现,人们把自然界的物质划分为实物和场两大形态,场包括电磁场和引力场等。电磁场和引力场辐射整个宇宙空间,没有不可介入性。在一定条件下,电磁场和实物粒子可以相互转化。
由此可知,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引力场和充满了热辐射。热辐射,即各种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粒子,统称光子。本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象这种具有辐射作用的引力场和电磁场(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和γ射线等),人们称之为辐射场态物质,又叫真空场态物质,即物质的第六态。
物质第七态 ----- 反物质
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通过宇宙射线的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e+。
1955年和1956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里和张伯伦等人相继发现了质子和中子的反粒子------反质子和反中子。后来,现代物理学又发现了反氘核和反氚核。
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在微观物质世界里,所有的粒子都有与之对应的反粒子存在,并在某种条件下发生粒子的转化。这表明物质世界中存在着一种很基本的对称性,这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1978年欧洲物理学家利用现代科学设备分离出了反质子,并将它储存了一段较长的时间。197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巨型气球在35公里的高空测获了28个反质子。这表明反粒子在宏观物质世界和宇观物质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人们据此推测,在宇宙的某些空间可能存在一种完全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反物质,即物质的第七态。
暗物质与物质第八态之谜
物质形态的奥秘与对立统一
近年来,天文学家通过不同测定方法,发现在宇宙星系外围有层质量很大的暗物质,即我们用光学、红外、放射等手段不能推出其能量的物质。暗物质占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而且有很高的能量产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可是,我们不知其为何物?来源如何?这是当代科学的重大前沿问题之一。
暗物质以及其它许许多多在自然界客观存在而人们至今尚未了解的物质,其物质形态如何?其物质形态如何转化?在什么条件下转化?其中奥秘无穷无尽。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无穷无尽各种各样运动着的物质和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天体运动等),即万物之变决定了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种多样各具特点。可以肯定,自然界必然存在更多的物质形态,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奥秘也是不可穷尽的。
也有说法称共有15种
固态,非晶质固体,液态,气态,等离子态,超流态,超固态,简并态,中子态,强对称物质,弱对称物质,夸克-粒子等离子态,费米子凝聚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夸克物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想偏头吻你
- 2021-03-30 10:17
固态‘液态’气态
- 2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3-30 10:10
固态,液态,气态
- 3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3-30 09:44
1,固态: 分子或原子之间作用力强,粒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无规律的热运动,能保持一 定的体积和形状,流动性差
2,固液共存:晶体才有,是在融化时出现的;
3,液态: 液态时,分子间主要起作用的力是范德华力,有的有氢键当液态物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被打破,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
4气态:粒子间距离极大,作用力很小
我认为本质上应该就三种,固液气,固液共存只是中间转化的情况
2,固液共存:晶体才有,是在融化时出现的;
3,液态: 液态时,分子间主要起作用的力是范德华力,有的有氢键当液态物体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被打破,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
4气态:粒子间距离极大,作用力很小
我认为本质上应该就三种,固液气,固液共存只是中间转化的情况
- 4楼网友:佘樂
- 2021-03-30 08:30
固态:一般来讲是密度较大的,有固定形状,熔沸点高的物质,如金属、岩石等。从微观来讲是指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倍的平衡距离左右。
液态:密度比固态物质小,没有固定形状,熔沸点较高的物质,如水、各种化学溶液等。从微观来讲是指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倍平衡距离左右。
气态:密度小,没有固定形状,熔沸点低的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各种气体。从微观来讲是指分子间的距离在十倍平衡距离左右。
液态:密度比固态物质小,没有固定形状,熔沸点较高的物质,如水、各种化学溶液等。从微观来讲是指分子间的距离在一倍平衡距离左右。
气态:密度小,没有固定形状,熔沸点低的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各种气体。从微观来讲是指分子间的距离在十倍平衡距离左右。
- 5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3-30 07:22
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所谓等离子体就是被激发电离气体,达到一定的电离度(>10-x),气体处于导电状态,这种状态的电离气体就表现出集体行为,即电离气体中每一带电粒子的运动都会影响到其周围带电粒子,同时也受到其他带电粒子的约束。由于电离气体整体行为表现出电中性,也就是电离气体内正负电荷数相等,称这种气体状态为等离子体态。由于它的独特行为与固态、液态、气态都截然不同,故称之为物质第四态。
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所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成千上万个具有单一量子态的超冷粒子的集合,其行为像一个超级大原子,由玻色子构成。这一物质形态具有的奇特性质,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物质第四态-等离子体 所谓等离子体就是被激发电离气体,达到一定的电离度(>10-x),气体处于导电状态,这种状态的电离气体就表现出集体行为,即电离气体中每一带电粒子的运动都会影响到其周围带电粒子,同时也受到其他带电粒子的约束。由于电离气体整体行为表现出电中性,也就是电离气体内正负电荷数相等,称这种气体状态为等离子体态。由于它的独特行为与固态、液态、气态都截然不同,故称之为物质第四态。
物质第五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所谓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成千上万个具有单一量子态的超冷粒子的集合,其行为像一个超级大原子,由玻色子构成。这一物质形态具有的奇特性质,在芯片技术、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美好的应用前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