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读完战国四公子的感受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1 05:47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3-31 21:59
读完战国四公子的感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3-31 22:43
战国四君子又称战国四公子,但不管是“君之子”还是“公之子”,都是指贵族男子。由于他们的出众表现,四君子成为战国晚期的风云人物,在那段峥嵘的岁月中各自上演了一段峥嵘人生。
  但战国四君子之说不知道出于何处,也不知道起于何时。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说法:“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贾谊是西汉之人,这说明四君子之说最晚起于西汉时,但不能断定此说是否由贾谊首倡。
  但为什么要把这四个人相提并论?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贾谊在《过秦论》中接着说:“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这说明四君子品德高尚,而且位高权重,有很强的号召力。品德高尚不见得就位高权重,位高权重也不见得就有很强的号召力,有很强的号召力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因为“养士”。
  养士是战国时期独有的一种社会风尚或现象,后世也曾有人试图学习四君子,可惜多半徒有其表或者不成气候,不是成为沽名钓誉的手段就是成为自不量力的闹剧。养士为什么会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又为什么成为四君子必然的选择?如果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足以写出上万字的论文,甚至是一本学术专著。本书不是学术专著,本序也不是学术论文,在此只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并简单的作以回答。
  战国时期是一个大争大乱之世,七雄之间的交锋和冲突愈演愈烈,在不断的交锋和冲突中,人才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人才的地位也史无前例的高涨,各国之间为了争夺人才也无所不用其极。养士的现象可能出现于战国早期,等到了战国晚期,养士终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状,其中养士最知名的就是四君子,最成功的也是四君子,四君子的养士可以看作是这一社会风尚的典范和代表。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人养士也自然就有人愿意被养,但是在被养的这些人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士”,就要另说了。由于这种巨大社会求取的存在,很快形成“士”阶层的出现。在春秋时期,士是贵族的最后一等;但在战国时期,士是人才的代称,甚至成为一种职业。当养士成为一种行业,士成为一种职业,那么被人养不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一种荣耀。(当然这要和今天的养车养房养二奶分开,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这些被养的士不从事经济生产,却从事脑力竞争,甚至是智力角逐。能不能被养,被养之后能否有所表现,这都要看你个人的本事。
  养士的问题说了这么多,却一直没有介绍四位主角。战国四君子是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春申君黄歇。四个人之中除了黄歇,其他三个人都是公室成员,是名符其实的君之子或公之子。养士并不是这些人全部的社会活动,却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如果还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战国历史舞台上的突出表现,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不同凡响的跌宕起伏的脍炙人口的人生故事和历史大剧。
  本书主要参考《史记》和《战国策》。《史记》中有关于这四个人的列传,《战国策》却多是奇闻趣事,但《史记》也多参考了《战国策》的记载。两者之间也难说谁更真实谁更可靠,但就某一单纯的历史故事而言,《战国策》的记载往往更生动有趣更具体详实。虽然《战国策》被说成是国别史,但在笔者看来,更像是史料汇编。因为里面的大多数故事并没有时间顺序,也没有逻辑关系,只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历史故事。在史料选择上,笔者会对两者相互参考相互补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