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答案:4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06 21:19
- 提问者网友:玫瑰园
- 2021-05-06 10:23
刘彻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5-06 11:36
汉景帝册立了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但栗姬因为政治幼稚,拒绝了长公主为女儿求婚的请求,这使怀恨在心的长公主和皇十子刘彘的母亲王美人联手,在汉景帝面前不断诋毁栗姬和栗太子,她们的目的,是想让汉景帝废掉太子刘荣,改立刘彘为太子。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也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她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
但汉景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并不是梁王,为了封堵梁王,汉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但栗姬却因为一次不理智的行为,在汉景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栗姬就因为政治幼稚,在汉景帝重病托孤的事件中,表现出不理智的一面,埋下了汉景帝对她不满的隐患。再加上王夫人的煽风点火,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决定,贬斥栗姬,废掉太子。
窦太后再次为梁王争夺储君之位,是在汉景帝废掉旧太子之后,尚未立新太子之时,可以说时间上恰到好处,但汉景帝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粱王刘武,所以他利用朝议的机会,让大臣们去阻止窦太后的提议。梁王刘武争夺储君之位又一次失败了。梁王非常生气,他派刺客刺杀了阻止他被立为储君的大臣,这是景帝朝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追查的结果,最终牵出了幕后指使人梁王刘武,使他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样,有能力竞争储君的人,就只剩下了王夫人的儿子、皇十子刘彘。于是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把王夫人的儿子刘彘改名为刘彻,立为太子。但这里面也有了一个疑问,刘彻四岁被封为胶东王,七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么小的孩子,他不能左右他的命运,那么,在景帝朝的储君之争中,他为什么最终会胜出呢? 这就要考虑到景帝朝中的几个女人:王夫人、薄皇后、栗姬、长公主、窦太后等人,她们在皇十子刘彘继位的问题上,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栗姬是因为政治幼稚,使自己失去了当皇后的机会、儿子失去了继续做太子的机会,薄皇后是因为占着皇后的位置,客观上也阻止了栗姬被册立为皇后,而窦太后只把注意力放在栗姬和栗太子身上,忽视了王夫人的作用。她们主观上虽然并不是想帮助王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彘,但客观上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王夫人和长公主因为从角度考虑,当然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促使刘彘继位太子。这样,在共同的合力下,刘彘最终成为景帝朝真正的太子。
公元前150年,皇十子刘彻成为继位太子,这表面上虽然是五个女人争斗四年的结果,实质上是汉景帝精于权术的表现。但是刘彻这一年才有7岁,他从太子到登基还是任重而道远,上一集讲到的在废太子刘荣的过程中,朝中重臣周亚夫是极力反对的,那么,他以后会不会为难新太子刘彻呢?精于权术的汉景帝还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刘彻成为平安太子的呢?
细柳营的故事说明,周亚夫不愧为一代名将,结果是他这种治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并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在景帝朝发生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亚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了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那么在这三件事上周亚夫的所作所为有道理吗?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和这位重臣的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呢?
周亚夫以一种不明智的办法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皇帝对抗,最终落得赋闲在家,看来再大功臣的逆耳忠言,汉景帝也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周亚夫毕竟是两朝元老,而且很有威望,又有能力,汉景帝还是想再试探试探周亚夫,争取给他一个机会,那么周亚夫会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二人之间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不同呢?
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而周亚夫是一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样君臣之间猜谜语,周亚夫就难免屡屡不明白汉景帝的意图,结果是最终让汉景帝产生了误解,认为周亚夫很有可能是太子刘彻的绊脚石,于是把周亚夫逼死在监狱之中,那么,周亚夫一死,太子刘彻是不是就能舒舒服服地做平安太子了呢?汉景帝这个只做不说的人究竟为太子刘彻还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呢?
汉景帝是在一步步地为汉朝江山的平稳过渡在做工作,不惜一切力量保护刘彻做一个平安太子,首先是清除了废太子刘荣,其次是逼死重臣周亚夫,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之中,汉景帝也在物色着能够辅佐刘彻的大臣,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人,他还曾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被汉武帝发现的?为什么汉武帝尊崇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
建元元年,16岁的汉武帝刚刚即位,他还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就多次征集贤良以问治国之道,董仲舒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汉武帝发现,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是讲天和人的关系的,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阐述了五大关键问题,引发了汉武帝的兴趣。
在董仲舒提出的五大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其中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正是这一点让人不解,西汉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奉行黄老之学,而且西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也很多,董仲舒却大胆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与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格格不入,而汉武帝却积极采纳,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皇位的继承权上,也是一个很有发言权的人,她因为喜欢小儿子梁王刘武,所以不顾汉朝的帝位父子相传的祖制,希望汉景帝百年之后,由梁王刘武来继承帝位。她的想法也有依据,因为中国古代有另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继承皇位。
但汉景帝心目中的储君人选并不是梁王,为了封堵梁王,汉景帝迅速把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但栗姬却因为一次不理智的行为,在汉景帝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栗姬就因为政治幼稚,在汉景帝重病托孤的事件中,表现出不理智的一面,埋下了汉景帝对她不满的隐患。再加上王夫人的煽风点火,这最终促使汉景帝做出决定,贬斥栗姬,废掉太子。
窦太后再次为梁王争夺储君之位,是在汉景帝废掉旧太子之后,尚未立新太子之时,可以说时间上恰到好处,但汉景帝并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粱王刘武,所以他利用朝议的机会,让大臣们去阻止窦太后的提议。梁王刘武争夺储君之位又一次失败了。梁王非常生气,他派刺客刺杀了阻止他被立为储君的大臣,这是景帝朝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追查的结果,最终牵出了幕后指使人梁王刘武,使他受到了严重打击,这样,有能力竞争储君的人,就只剩下了王夫人的儿子、皇十子刘彘。于是在公元前150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把王夫人的儿子刘彘改名为刘彻,立为太子。但这里面也有了一个疑问,刘彻四岁被封为胶东王,七岁就被立为太子,这么小的孩子,他不能左右他的命运,那么,在景帝朝的储君之争中,他为什么最终会胜出呢? 这就要考虑到景帝朝中的几个女人:王夫人、薄皇后、栗姬、长公主、窦太后等人,她们在皇十子刘彘继位的问题上,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起到了有利的作用。
栗姬是因为政治幼稚,使自己失去了当皇后的机会、儿子失去了继续做太子的机会,薄皇后是因为占着皇后的位置,客观上也阻止了栗姬被册立为皇后,而窦太后只把注意力放在栗姬和栗太子身上,忽视了王夫人的作用。她们主观上虽然并不是想帮助王夫人和她的儿子刘彘,但客观上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王夫人和长公主因为从角度考虑,当然从主观和客观上都是促使刘彘继位太子。这样,在共同的合力下,刘彘最终成为景帝朝真正的太子。
公元前150年,皇十子刘彻成为继位太子,这表面上虽然是五个女人争斗四年的结果,实质上是汉景帝精于权术的表现。但是刘彻这一年才有7岁,他从太子到登基还是任重而道远,上一集讲到的在废太子刘荣的过程中,朝中重臣周亚夫是极力反对的,那么,他以后会不会为难新太子刘彻呢?精于权术的汉景帝还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刘彻成为平安太子的呢?
细柳营的故事说明,周亚夫不愧为一代名将,结果是他这种治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并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在景帝朝发生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亚一次又一次地表现出了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那么在这三件事上周亚夫的所作所为有道理吗?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和这位重臣的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呢?
周亚夫以一种不明智的办法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皇帝对抗,最终落得赋闲在家,看来再大功臣的逆耳忠言,汉景帝也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周亚夫毕竟是两朝元老,而且很有威望,又有能力,汉景帝还是想再试探试探周亚夫,争取给他一个机会,那么周亚夫会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二人之间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不同呢?
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而周亚夫是一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样君臣之间猜谜语,周亚夫就难免屡屡不明白汉景帝的意图,结果是最终让汉景帝产生了误解,认为周亚夫很有可能是太子刘彻的绊脚石,于是把周亚夫逼死在监狱之中,那么,周亚夫一死,太子刘彻是不是就能舒舒服服地做平安太子了呢?汉景帝这个只做不说的人究竟为太子刘彻还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呢?
汉景帝是在一步步地为汉朝江山的平稳过渡在做工作,不惜一切力量保护刘彻做一个平安太子,首先是清除了废太子刘荣,其次是逼死重臣周亚夫,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之中,汉景帝也在物色着能够辅佐刘彻的大臣,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人,他还曾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被汉武帝发现的?为什么汉武帝尊崇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
建元元年,16岁的汉武帝刚刚即位,他还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就多次征集贤良以问治国之道,董仲舒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汉武帝发现,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是讲天和人的关系的,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阐述了五大关键问题,引发了汉武帝的兴趣。
在董仲舒提出的五大问题中,每一个问题都切中要害。其中的“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对后世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正是这一点让人不解,西汉王朝建立以来,一直奉行黄老之学,而且西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也很多,董仲舒却大胆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与西汉初期的统治思想格格不入,而汉武帝却积极采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5-06 14:22
刘彻即位太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历经五个女人四年的相互角逐,但是刘彻被汉景帝立为太子之后,却是出奇得宁静,整整九年的太子生涯没有遇到任何风险。刘彻与前任太子刘荣相比,可以说是幸运的平安太子。
公元前141年,48岁的汉景帝去世,16岁的太子刘彻当天就即位称帝了,这就是汉武帝。
- 2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5-06 13:17
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景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41年登基,实足年龄当不过15岁。兹后他在位54年。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开创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 3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5-06 11:43
馆陶公主有她的打算,一旦刘彻能够当上太子,最后当上皇帝,自己的女儿也就能成为皇后。所以馆陶长公主就希望刘彻能够继位为太子,于是多次在弟弟汉景帝前面中伤当时的太子刘荣,赞美刘彻。后来,汉景帝果然改立刘彻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汉武帝继位后,就立陈阿娇为皇后。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