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为什么讲几头如;二十头,三十大神们帮帮忙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8:17
- 提问者网友:我一贱你就笑
- 2021-04-07 14:16
三七为什么讲几头如;二十头,三十大神们帮帮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4-07 14:28
应该是论头来定价,头数越少越贵,也就是越大个。20头田七是指20个田七差不多一斤的重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4-07 15:42
1992年5月2日农历3月30日,哪年不是闰月,而是闰年~~~ 农历的制订,是按照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来。农历大小月的的天数要看「朔」落在哪一天而定。中国古代是利用公式推算,再辅以实际观测来修订,可参考后汉书天文志中,详载有计算公式。而现在要推算朔望的时间,则是用天体力学的方法,直接计算月球恰与地球、太阳位在同一平面上的时刻,此时从地球上观测,月球与太阳有同样的经度,朔所在的日期便定为农历初一。 从朔发生的日子起算,到下一次发生朔的日子,这段时间就称为朔望月(lunar month 或 synodical month)。一个朔望月大约是29.53059天。 当两次相磷的朔的日期相隔29天,则为小月;若日期相隔30天,便为大月。但是农历的月份是大月小月并不是间隔排列,因大小月完全视朔的时刻而定,因此可能会出现连续几个月是大月或连续小月的状况。 农历为什麼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记住: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麼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m/n=29.5306/365.2422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m/n=1/12=2/25=5/37=8/99=11/136=19/235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19/235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於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四六月。 (1)时间、月相计算以东经120度(中国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为准。 (2)一个朔望月 = 月相由新月循环到新月所经过的时间 = 29.53059日。新月出现的一天是初一日 (3)1年 = 农历正月初一至下一个农历正月初一的时间。 (4)1岁 = 冬至至下一个冬至的时间,约有365日。 (5)冬至必定在农历11月(子月)。 (6)凡阴历一个月内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那个月便是上一个月的闰月。 (7)闰月的天数与正常月份的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相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1回归年),每隔一定时间要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通常19年置7闰,无中气那个月则为闰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任何一个月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有岁和年之区别:一岁指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长度,而一年 指从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的时间长度。注意这二者的长度不同。一月 是指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长度。如果一岁中包含了12个完整月,则这一岁为闰岁。在闰岁中,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相应的这一年为闰年。农历还有一个规则,即冬至必须落在农历11月。 阴历一个月为朔望月,阴历一年通常有12朔望月(= 354.36708日),比1回归年短了10.87512日;阴历闰年则有13朔望月(= 383.89767日),比1回归年长了18.65547日。19个回归年的长度为6939.6018日,而19x12+7=235个朔望月(十九年置七闰)的长度为6939.68865日。可见十九年置七闰的规则是为了协调阴历年与回归年日数的差。 因为1阴历年比1回归年少约11日,所以在公历中翌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比每年的早11天;如果遇上闰年,则推迟约19天。 农历基本上以19年为一周期对应於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间中也有例外的例子,比如说公历的1917年4月4日是闰二月十三、1936年4月4日是三月十三、还有1955年4月4日是三月十二。不过,日子的对应也不是相差很远的。 中国24节气 节气 公历 黄经 立春2月4/5日 315 雨水2月18/19日 330 惊蛰3月5/6日 345 春分3月20/21日 0/360 清明4月4/5日 15 谷雨4月19/20日 30 立夏5月5/6日 45 小满5月20/21日 60 芒种6月5/6日 75 夏至6月21/22日 90 小暑7月7/8日 105 大暑7月22/23日 120 立秋8月7/8日 135 处暑8月23/24日 150 白露9月7/8日 165 秋分9月22/23日 180 寒露10月8/9日 195 霜降10月23/24日 210 立冬11月7/8日 225 小雪11月22/23日 240 大雪12月7/8日 255 冬至12月21/22日 270 小寒1月5/6日 285 大寒1月20/21日 300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