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驴得水中人物做了什么改变?自己有什么改变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05:37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2-13 06:14
驴得水中人物做了什么改变?自己有什么改变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慌
  • 2021-02-13 06:38
这个电影我也看过,我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个电脑主要说当时的教育体质问题落后,管理方面出现很多漏洞。
人物的塑造,老师们,愿意放弃我优越的条件,来乡村职教。条件很艰辛,但她们能够寻找到彼此的快乐,尤其是哪个女教师,他的塑造非常好,他的表现可能给很多人的感觉是风骚,但我觉得恰恰相反,她给我的感觉到是,美,心灵的美,他开朗,他愿意为自己想法而活,她快乐,他用行动让乡村学校变得一片生机。
其它也就不说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我住北渡口
  • 2021-02-13 08:12
电影《驴得水》试图通过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折射出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厚重,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却差强人意。电影《驴得水》是主创人员的话剧《驴得水》的影像化,但电影的完成高度保留了话剧的特色。例如频繁的对白,依靠戏剧矛盾推动剧情。电影镜头缺乏力量。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并不是由内而外完成的,而是被剧情推动。整体观感是电影的话剧味太浓。当然,电影在思想层面引发的思考,在国产片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低俗、浅薄的国产烂片充斥院线的当下,有心拍出人性深度和生命厚重的电影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本文尝试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解读影片折射的人性深度和思想内涵。 孙校长 大家千万别被这个表面慈眉善目,张口“有教无类”的校长骗了,实际上他和教育局的特派员一样,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孙校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办好学校,在他这个目的下,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都可以牺牲。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吗?特派员也是,只有一个目的:骗过美国慈善家,骗取教育资金。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人生哲学是一样的。孙校长说“不拘小节”,什么是“小节”?在办学校的目的下,所有事情都成了小节。这些“小节”可以是人的尊严、自由、感情。为了学校可以瞒骗教育局,可以“募捐”教师的工资,可以牺牲张一曼。孙校长和特派员的区别,只是他们手上拥有的权力的差别。 张一曼 很多人喜欢张一曼这个人物,她身上有很多所谓独立女性喜欢的性格。首先在性方面,她完全颠覆了传统女性的观点,在1942年这个时间背景,实际上她身上背负很多压力,所以她会说不想离开学校,这里(西北的学校)更自由。她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是,就不会躲在荒凉的黄土高坡浪费青春。其次在对待裴魁山和铜匠二人的情感方面,她的任性、洒脱是他们难以接受的。而这两个男人之所以那么恨她的原因也正是这一点。她的跟谁睡只是因为性或交易,她在跟谁睡时也默认他们认同自己这样的道德观。说的难听点就是:我只是跟你玩玩,玩之前是这么想的,玩之后也是这么想的,这是张一曼;但裴魁山和铜匠认真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