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谁是“我心中的好导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7 06:16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26 22:32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谁是“我心中的好导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1-26 22:38
【答案】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链中的重要一环,以其学术水平和人格修养影响和指导着学生通往学术的康庄大道.然而,与之背道而驰的是,学术界诸如导师超额招收研究生、导师忙于科研而无暇顾及学生的现象屡屡发生,这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那么,什么样的导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什么样的导师才够得上德才兼备的名师典范?
  近日,学校推出了“我心中的好导师”大型评选活动,向各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青年学子征集意见,请他们畅谈心中的好导师标准,同时也为“好导师”这一名词正本清源.这也是第五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的系列活动之一.学术水平与人格修养孰轻孰重
  作为导师,首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在学科领域里则要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好导师意味着高水准,对此,大部分师生表示认同.
  来自法学院的硕士生徐巧说,她心中更加看重的是导师的人文精神.“如今,导师不只限于传授知识、研究学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规划人生之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如父母般关爱学生,同时在思想上恪守学术之道.”
  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汤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导师的道德责任感甚至比学术研究水平更为重要,好的导师应像引路人一样,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予以引导.
  一个称职的导师,不仅要有深厚的学术积淀,能够站在学术前沿指引学生勇攀高峰,还要品行正直、作风严谨,并以一颗真心、诚心为他们合理规划人生之路.
  这恐怕也是时代赋予导师的历史使命.
  研究生培养机制的“红与黑”
  然而,俯瞰现今中国研究生培养现状,一些不容忽视的难题在考问着教育者的责任良知:导师科研压力过重、导师对学生疏于关心、导师超额招生、科研与教学无法双轨并行……一系列问题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呼之欲出.
  2006年,教育部推动实施了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更引起了不少人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进一步“异化”的担忧.
  一些研究生发出老师即“老板”的呼声,他们直指师生关系沦落为雇佣关系,自己的很难从研究生阶段获得必需的指导与教育,更别说独立开创和发展研究课题了.另一方面,研究生大量扩招,也为这种异化关系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同时,高校科研经费的陡然上涨也使得“招更多的学生为老师完成科研项目”显得“合情合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与导师见面的次数少、导师指导不力只是冰山一角,这其中隐藏着研究生培养机制更为深刻的困境.在这一点上,大学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和监管者,应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导师培养理念对学生成才的影响
  英国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流传着一句话:“我们能够把一般才智的年轻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正相反,不好的教育却会把有潜能的人培养成庸才.”
  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绝妙之处,那就是培养理念对学生成才的重要影响. “只有把研究生当作科研领域的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以一种平等、谦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们,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尊重.”郭成城说.
  “必须加强交流和沟通,无论再忙,沟通都是必须的,这于学术和教学都十分有益.”法学院江国华教授言辞恳切.
  文学院李建中教授更直言不讳表示自己是与学生沟通的能手,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三好”,好的人格形象、与学生有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保持好的科研状态.
  “教学是一个导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科研项目,都是为学生创造科研和学习条件的,并不是和教学相冲突的.”
  对于部分老师过于关注科研,为了一些荣誉和利益只以科研项目为基本点,忽视了教书育人的本职问题,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耀林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导师自己首先要坦然面对名利、以身作则,才能教会学生坦然面对名利和正确处理当今社会上的各种复杂问题,即所谓正人先正己.”
  同时,研究生也不应过分注重补助.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王树根教授呼吁青年人远离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琴狂剑也妄
  • 2021-01-27 00:09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