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评价2017各省高考状元去向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6 01:17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02-15 00:56
如何评价2017各省高考状元去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2-15 02:19
北京大学录取的25名状元中,有8名选择的是光华;清华录取的37名状元中,有9名选择的是经管。除此之外,还有选择新雅书院、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的状元,但选择临床医学的只有广西理科状元方建勋一人。唯一一名没有选择清北的状元是广东的许家祥,他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录取。而香港大学则颗粒无收,与几年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说「港校没落」什麼的不太准确。

港校拥有的国际声誉本来就不是靠招收内地高考学子来支撑。尤其国际声誉相当高的前三大港校(港大、科大、中文大),港校的主要生源来自本地香港学生(占了七成以上)。港校在内地也并不会实施类似清北等招生办打电话给状元抢高分生源的伎俩,大学开放日也仅针对本地中学生。近十来年,港校开放对中国大陆招生(本科),每年也就招三四百人,所占每年新生比例不到一成。

只能说香港近几年政治气氛复杂,加上各大媒体渲染,高考学子对港校的热衷程度下滑。但港校(尤其三大)的国际声誉,学术实力,师资水平坐实,内地状元来多来少说实话人家真的不care。
来源知乎。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2-15 03:27
领学网为你解答:炒作状元升学率负面影响极大
  • 一是“状元”的炒作提高了“状元”所在学校所谓的社会知名度,为日后争夺优质生源提供便利;
  • 二是炒作直接带给“状元”经济效益和各种荣誉,让这些还未真正走入社会的单纯学子开始关注甚至是崇拜虚名和功利;
  • 三是各种培训机构、企业不遗余力的宣传、代言,赚得盆满钵满;
  • 四是进一步强化了以升学率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使学校背上无法摆脱的沉重的升学包袱。 逐渐的,各种炒作影响了公众的教育价值判断,形成以“得”为主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善”“美”被放逐。 “得”属于经济学价值范畴,“善”属于伦理学价值范畴,“美”属于美学价值范畴,将“得”置于首位明确了教育的功利取向,首先强调的是教育的效率和效用,在实际运行中,很容易成为不同群体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博弈的、赤裸裸的工具。
  •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