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谁能介绍随便一位现代诗人的有关事迹?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5 09:39
  • 提问者网友:爱唱彩虹
  • 2021-05-14 22:21
语文课上演讲要用到的、各位好友帮帮忙吧、谢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5-14 22:43
15年前的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决绝而去。假如没有15年前的那场悲剧,今年海子应该刚刚四十。

诗人将他的死亡之地选在了秦皇岛山海关,选择了卧轨的方式去面见死神。

于是喜欢诗歌的人都知道山海关,因为那是海子的殉难地。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海子对于我,是一个非常牛逼的人物。

牛逼之一:海子十五岁考上北京大学,早年应是神童;十九岁任教中国政法大学,少年老成;二十五岁卒,属天妒英才。

牛逼之二:北戴河以许多人不远万里来这里跳海自杀闻名,海子却独独选择来到山海关卧轨,令人诧异。

牛逼之三:死亡时间。三月二十六日既是海子的生日也是他的祭日。

牛逼之四:不能忘却的记忆。山海关龙源大道海子纪念石碑前,每年会有粉丝在海子的记日——三月二十六日聚会,深情朗诵诗人的遗作。

牛逼之五:《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直被人传诵,这是否预言了海子以后在什么地方选择自己人生的落幕。

诗人于我们而言,都不是正常人,他们行事风格与常人迥异。比如,海子的卧轨,顾城的杀妻,食指的精神病院岁月。

而对他们而言,我们何尝又是正常人?

顾城说,我不习惯城市,可是我在其中生活着,有时一棉面墙不可避免地挤进我的诗里,让我变得沉重起来。我相信在我的诗中,城市将消失,最后出现的一片牧场。

这就是他们的悲剧之因。城市没有消失,工业文明没有消失,诗人却是一个内心十分纯粹的人,受不了半点玷污,他们渴望的田园牧歌不会再来,他们希冀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成为梦想。

他们只有以死选择抗拒。

17年之后再读海子的诗,还是觉得那样温暖.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零点过十分
  • 2021-05-15 00:14
人物简介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创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   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大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故飞机失事,因而遇难。更为巧合的是,失事飞机叫“济南号”。蔡元培为其写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迳都是诗,   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   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编辑本段]作品成就   诗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轮盘》;   小说《春痕》;   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编辑本段]家世身世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门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儿的生活。 求学历程   小时在家塾读书,十一岁时,进硖石开智学堂,从师张树森,打下了古文根柢,成绩总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满十四岁,离开家乡,来到杭州,经表叔沈钧儒介绍,考入杭州府中学堂(1913年改称浙江一中,现为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与郁达夫同班。他爱好文学,并在校刊《友声》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认为小说裨益于社会,“宜竭力提倡之”,这是他一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时,他对科学也有兴味。并发表了《镭锭与地球之历史》等文。   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沪江大学前身,现为上海理工大学),同年十月,由家庭包办,与上海宝山县罗店巨富张润之之女张幼仪结婚。   生性好动的徐志摩并没有安心念完浸信会学院的课程,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在北方上大学的两年里,他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因素。在这高等学府里,他不仅钻研法学,而且攻读日文、法文及政治学,并涉猎中外文学,这又燃起他对文学的兴趣。这一时期他广交朋友,结识名流,由张君劢、张公权的介绍,拜梁启超为师,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礼。梁启超对徐志摩的一生影响是大的,他在徐志摩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徐梁虽系密切的师徒关系,但他们二人的思想差别还是存在的,已经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徐志摩,他不顾一切,舍命追求他的理想的人生,他要争取婚姻恋爱自由。   他在北方上大学时期,亲身感受了军阀混战的场景,目睹屠杀无辜的惨象。他厌恶这“抹下西山黄昏的一天紫,也涂不没这人变兽的耻”(徐志摩:《人变兽》战歌之二)的社会,他决计到国外留学,寻求改变现实中国的药方,实行他的“理想中的革命”。   徐志摩怀着“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启行赴美文》)的爱国热情,离开北大,1918年8月14日从上海启程赴美国留学。留学第一年,进的是美国乌斯特的克拉克大学,他进历史系,选读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课程,以期自己将来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入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当年即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徐志摩他获得了广泛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的种种知识。是年,“五四”革命运动的浪潮也辗转波及到远隔重洋的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中,徐志摩也为爱国心所驱使,参加了当地留学生所组织的爱国活动,经常阅读《新青年》、《新潮》等杂志,同时,他的学习兴趣,逐渐由政治转向文学,因而得了文学硕士学位。   徐志摩在美国待了两年,但他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掠夺的疯狂性、贪婪性,讲求物质利欲却感到厌倦,他又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终于“摆脱了哥伦比亚的博士衔的引诱,买舟横渡大西洋,不料罗素个人生活发生意外的变故,致使他不曾达到跟随罗素从学的夙愿,结果“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里混了半年”,正感着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这时,他结识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于林长民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由于狄更生的介绍和推荐,徐志摩以特别生的资格进了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徐志摩在英国也住了两年,在英国,尤其是在康桥的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的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他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康桥,他深深感到“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忘情于康桥,沉迷于大自然,乃是因为他以为现实社会是丑陋的,生活是痛苦的,只有大自然是纯洁的,美好的,为要救治这个社会和人们,医治当前生活的枯窘,最好的办法是:离却堕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只有接近自然,才能回复人类童真的天性,社会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   他在康桥接受资产阶级的贵族教育,接受了“吸烟的文化”,他是那么赞赏英国,那么留恋牛津和康桥。他喜与英国名士交往,他广泛地涉猎了世界上各种名家名作,也接触了各种思潮流派,在这个时期,孕育了他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胚胎了他的自我意识 ——理想主义,他自己要成为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 康桥的环境,不仅促成并形成了他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时,也拨动了他的求知欲,触发了他创作的意念。他开始翻译文学著作,他翻译了英国作家曼殊斐儿的几个短篇,德国福沟的小说《涡堤孩》,法国中古时的一篇故事《吴嘉让与倪阿兰》,意大利作家丹农雪乌的《死城》和伏尔泰的作品《赣第德》。同时,他诗兴大发,写了许多诗,他的“心灵革命的怒潮,尽冲泻在你(指康桥)妩媚河中的两岸”《徐志摩:《康桥再会吧》)。他崇拜的偶象不再是美国的汉密尔顿,而是英国的雪莱和拜伦,他“换路走”入诗人的行列。) [编辑本段]文学生涯   康桥月色   徐志摩与诗本来是一无家族渊源,二无个人癖好,可是,在英国康桥大学留学期间,却一反往常,不写则已,一写不止,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暴发期。这时期他虽然写了那么多诗,但现今散见于一些报刊杂志的也仅有二、三十首,大部分都散失掉了。但从尚能见到的有限的诗篇中,还可以约略窥见徐志摩初期诗作的状况和他的思想印痕。   这时的徐志摩为什么写诗象着了魔似的,他是怎么暴发诗情的?   首先,与他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是他生活的康桥的环境触发了他的诗兴,点燃起他的创作欲念的。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吸烟与文化》。因此,这时期,他创作了象《夏》、《夏日田》其次,此时,他个人生活“照着了一种奇异的月色”。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人艳如花”“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随后谈起恋爱,并有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他感到生命似乎受到“伟大力量的震撼”,他要发抒,他要歌吟,因此,象《情死〉、《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再有,他所以倾向分行的抒写,是他接触了大量的英国文学艺术,拜伦、雪莱、济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他吹着了这股“奇异的风”——欧风,他踏着他们的路,于是借助诗的形式,把他的思想感情“奇异”的表现出来。   因此,徐志摩对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不无感慨,异常兴奋,他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当时的抱负和志趣,而且形象地传达出他的诗绪汹涌的状态,他开放创造的喷泉,他放喉歌吟,因此,他要做一个诗人了。 这些早期诗歌,总的是调子清新,情绪高扬,反映了“青春的呼唤,燃点着希望灿灿” (徐志摩:《春》)。同时,也开始多方探求新诗的形式,诗式比较多样,但尚未定型,有自由体,新格律体,也有西洋诗体,甚至还有无标点诗,但讲求音韵、节奏,格式的匀称和整齐,要求“声调流利好听,形式轻盈柔美”,这也正是徐志摩作诗的一贯追求。   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但思乡怀国之情缠绕着他,于是在1922年8月离开欧上,启程回国。回国途中,曾在新加坡、香港、日本稍作停留,经历两个月的旅程,于10月15日到达上海。   回国后,徐志摩开始了另一种生活。现实社会的纷扰,扰乱了他内心的平衡,有时还感觉精神上的烦闷和焦躁。于是他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诉之笔端,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志摩的诗》   1922 年秋徐志摩回国后,他的诗情没有中断,继续诗歌创作并公开在各种杂志上发表。《志摩的诗》是徐志摩自己编选的第一个诗集,集中篇什大都是1922—— 1924年之间的作品,这个诗集的出版,使他名声大振。在这本诗集中可以约略见出徐志摩在回国初年的生活思想状况,以及他所“泛滥的感情”。大致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的;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探讨生活哲理的;以及写景抒情的。   他满怀英国康桥式的人生理想,期望在中国实现他的理想主义。《雪花的快乐》是《志摩的诗》开卷第一首,它可算作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运用隽秀柔和的笔调,描绘了雪花优美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雪花的快乐。诗的节奏轻快,调子舒展明朗,意境优美。   其它如《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等篇,与《雪花的快乐》一样,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它们既是抒情诗又是爱情诗,表现了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和对恋爱自由的渴望。要求人生自由、恋爱自由正是他的理想主义的内容,因此,这二者往往密不可分的交织在一起。然而,他的理想主义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存在着距离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与林徽因的恋爱结果遭到破灭,他所追求的理想的人生和理想的社会终不能实现,于是,使他忧郁、苦闷。因此,这些诗篇也程度不同地蒙上了悲凉的氛围,成了“苦闷愤怒的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茅盾:《徐志摩论》)。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情绪在那些小诗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如《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给徐志摩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他与泰戈尔建立了友谊,泰戈尔给他取印度名素思玛(Susima)。5月底,泰戈尔离沪去日本,徐志摩与他同行,《志摩的诗》中的《沙扬娜拉》那首诗,就是逗留日本期间写成的。徐志摩擅长于抒情诗,同时也喜欢写泰戈尔那样的哲理诗。   《志摩的诗》中,有一些是描写贫富悬殊穷人痛苦生活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志摩的诗》中还有一些写景抒情诗,比如《沪杭车中》。   这个诗集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诗的形式变化多样,有长诗,短句,自由诗,散文诗,更多的是对西方的诗式进行试验。这一时期,是徐志摩诗式的试验期,也是他诗歌技巧的磨炼期,他是在摸索和试验中显露出他诗人的才华和诗歌的独特风格的。   徐志摩作诗就十分注意意境,《志摩的诗》中大部诗作,形成他独辟的艺术境界,如《雪花的快乐》,作者把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从而化实景为虚境,创出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此外,他的诗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这得力于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和比喻不仅与众不同,而且,他能把看来比较抽象的事理,化为生动、可感、可见的具体形象,象《毒药》、《白旗》、《婴儿》是三首内含哲理的散文诗,他也使出了艺术想象的本领,依仗这种特别的感受力去描绘事物。   《志摩的诗》有它的特色,有它的成功,也有它的缺陷,也有败笔。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在韵式和韵的运用上也有不规整之处,诗的技巧还不十分成熟。            诗歌精选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十八首之一》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日语的"再见"     《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   《翡冷翠的一夜》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   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的在风前抖擞,一瓣,   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唉,叫人踩,变泥——变了泥倒干净,   这半死不活的才叫是受罪,   看着寒伧,累赘,叫人白眼——   天呀!你何苦来,你何苦来……   我可忘不了你,那一天你来,   就比如黑暗的前途见了光彩,   你是我的先生,我爱,我的恩人,   你教给我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爱,   你惊醒我的昏迷,偿还我的天真。   没有你我哪知道天是高,草是青?   你摸摸我的心,它这下跳得多快;   再摸我的脸,烧得多焦,亏这夜黑   看不见;爱,我气都喘不过来了,   别亲我了;我受不住这烈火似的活,   这阵子我的灵魂就象是火砖上的   熟铁,在爱的槌子下,砸,砸,火花   四散的飞洒……我晕了,抱着我,   爱,就让我在这儿清静的园内,   闭着眼,死在你的胸前,多美!   头顶白树上的风声,沙沙的,   算是我的丧歌,这一阵清风,   橄榄林里吹来的,带着石榴花香,   就带了我的灵魂走,还有那萤火,   多情的殷勤的萤火,有他们照路,   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   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   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   我就微笑的再跟着清风走,   随他领着我,天堂,地狱,哪儿都成,   反正丢了这可厌的人生,实现这死   在爱里,这爱中心的死,不强如   五百次的投生?……自私,我知道,   可我也管不着……你伴着我死?   什么,不成双就不是完全的“爱死”,   要飞升也得两对翅膀儿打伙,   进了天堂还不一样的要照顾,   我少不了你,你也不能没有我;   要是地狱,我单身去你更不放心,   你说地狱不定比这世界文明   (虽则我不信,)象我这娇嫩的花朵,   难保不再遭风暴,不叫雨打,   那时候我喊你,你也听不分明,——   那不是求解脱反投进了泥坑,   倒叫冷眼的鬼串通了冷心的人,   笑我的命运,笑你懦怯的粗心?   这话也有理,那叫我怎么办呢?   活着难,太难就死也不得自由,   我又不愿你为我牺牲你的前程……   唉!你说还是活着等,等那一天!   有那一天吗?——你在,就是我的信心;   可是天亮你就得走,你真的忍心   丢了我走?我又不能留你,这是命;   但这花,没阳光晒,没甘露浸,   不死也不免瓣尖儿焦萎,多可怜!   你不能忘我,爱,除了在你的心里,   我再没有命;是,我听你的话,我等,   等铁树儿开花我也得耐心等;   爱,你永远是我头顶的一颗明星:   要是不幸死了,我就变一个萤火,   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   黄昏飞到半夜,半夜飞到天明,   只愿天空不生云,我望得见天   天上那颗不变的大星,那是你,   但愿你为我多放光明,隔着夜,   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