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古巴比伦观测天文学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吗?,,,求问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7:37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1-29 04:21
古巴比伦观测天文学的时间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吗?,,,求问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1-29 05:53
其实,即便不查询资料,楼主的提问我也可以很大胆的说“是”。作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的古国(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通天塔等等),必然会在天文学方面也达到相当高的成就。那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华文明为例,我们的祖先支持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已经设立了专门观测天象的官职(火正,有墓葬的排布为证),那个时代连夏朝还没有建立。很难想象,历史更为悠久的古巴比伦人会没有观测过天空。
不过,历史,总是以史料和基础的,所以我上面这么说说服力是有限的。所以,在百度百科找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分为365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知道设置闰月。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积累,使后来的新巴比伦人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出一年是365天6时21分32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3分33秒。”
这一段介绍了古巴比伦的天文历法。从中可以看到,古巴比伦人至少知道一回归年是365天,一个朔望月周期是29.5天。为了弥补太阴历和回归历之间的差距,所以设立了闰月。而且还能以此为基础推算一些更为复杂的天象。虽然这些基本数值对现代人来说,百度一下很容易找到,不过楼主知道是怎么测算的么?估计除了天文爱好者之外都要挠头。所以,印证了这一段资料之后,我想一开始的推测应该变得很有说服力了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1-29 06:14
1、阴历历法与默冬周期 苏美尔的历法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作为计时标准,属于太阴历。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苏美尔的历法中,一年被定为354天,12个月,还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到公元前6世纪末,他们摸索出了固定的置闰规则,起先是8年3闰,以后是27年10闰,最后于公元前383年定为19年7闰,和默冬周期一致。 2、占星术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着极为发达的天文学,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已有关于金星出没的准确记录。当时的天象观测工作由祭司们负责,寺庙中的塔台就是最早的天文台。 3、黄道十二宫 已经可以把行星和恒星区别开来,对行星的运动取得了相当精确的数据。公元前2000年,他们发现了金星运动的周期性,还相对准确地测定了土星和木星的会合周期。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已经知道了黄道,并把黄道带划分为十二星座,每月对应一个星座,每个星座都按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并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来表示。这套符号一直沿用至今,形成了所谓的黄道十二宫,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十二星座。 4、美索不达米亚人很早就可以预测月食了。公元前4世纪,美索不达米亚人在从事天文观测中编制了日月运行表,用日月运行表计算月食极为方便。 另外,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计时方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将圆周分成360度,1小时分成60分,1分为60秒,以7天为一星期等,一直沿用至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