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摄影中景深怎么 区分?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04:44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03-26 10:12
在摄影中景深怎么 区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风格不统一
  • 2021-03-26 11:15
在拍摄时,被摄物体的像在一定范围内都是清晰的像,这段距离就是景深。
景深的控制,基本上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控制光圈(孔径)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控制镜头焦距的大小:
焦距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则越大。
3,控制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反之则越大。

具体到相机上的操控就是:
1,调节光圈,光圈的表示是“F2.8”这种F+数字表示的。F后面的数字代表光圈的大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数值越小,光圈越大!(消费型DC可能没有这项功能,如果你是SLR的机主调到光圈优先模式,就可以很轻松的调节了)
2,只要是镜头有变焦能力的,把焦距调到最大就可以得到最小景深。(形象点就是把远处的东西拉近)
3,拍摄距离,控制自己离拍摄物间的距离就好了。

最后啰嗦下大小景深的效果。
景深大了,成清晰的像的范围也就大了。大景深,适合那些需要整张照片都是清晰的风景照什么的。
为什么追求小景深呢?小景深可以很容易拍出一虚一实的效果。经常运用在人像拍摄上,这样可以更好的突出片子的主体。比如说在繁华的大街上,拍摄人像时,让前景的人实化,繁乱的街道背景虚化。把焦距光圈都弄到最大,然后寻找与被摄体的距离,最后对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3-26 11:37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
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景深的计算公式:
景深=(2*弥散圆直径*镜头焦距的平方*光圈值*调焦距离的平方)/(镜头焦距的4次方D弥散圆直径的平方*光圈值的平方*调焦距离的平方)
从公式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在进行拍摄时,调节相机镜头,使距离相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那个景物所在的点,称为对焦点,因为“清晰”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概念,所以,对焦点前(靠近相机)、后一定距离内的景物的成像都可以是清晰的,这个前后范围的总和,就叫做景深,意思是只要在这个范围之内的景物,都能清楚地拍摄到。景深的大小,首先与镜头焦距有关,焦距长的镜头,景深小,焦距短的镜头景深大。其次,景深与光圈有关,光圈越小(数值越大,例如f16的光圈比f11的光圈小),景深就越大;光圈越大(数值越小,例如f2.8的光圈大于f5.6)景深就越小。其次,前景深小于后后景深,也就是说,精确对焦之后,对焦点前面只有很短一点距离内的景物能清晰成像,而对焦点后面很长一段距离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能同时被眼看清楚的空间深度称为眼的成像空间深度,即是景深。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