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作文老牛的什么精神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3 13:10
  • 提问者网友:沉默菋噵
  • 2021-02-13 03:46
就是写老牛当人们干活是什么精神,谢谢,我急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2-13 05:26
再谈“老牛”精神

孔子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俱,好谋求而成者也。”意思是说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不用船只要能过河,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不和他共事;而那些面临任务战战兢兢,喜欢谋略而成功的人,我愿意和他共事。从这段文字看到,一个是在困难面前无所畏惧、誓不怕死的斗士,一个是考虑周详、以智胜出的谋士。处于今天时代高速发展的变革中,我们也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仅凭勇往无前的豪气是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甚至这种“牛劲”反倒会弄巧成拙;而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学习和创新中孜孜不倦的“牛气”往往更会让我们在万千变化中神定自若。
精神是人的一种力量,“老牛”精神也是多年来那些任劳任怨、辛勤耕耘在各个战线先进人物的典型形象。然而时代的发展在于不断创新,在观念上创新,在管理上创新。今天的“老牛”精神不再是一味地埋头苦干,它更需要的是一种肯于学习、勇于创新的执着而又顽强的精神。今天,笔者就在众多的先进人物中看到了这种富于时代气息的新一代“老牛”精神
在大港采油四厂就有这样一位“老牛”――牛国良,多次获得采油厂先进人物称号。他凭借自己勤于学习、科学管理、勇于创新的精气神在多年的井站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管理下的集三站油气生产稳定运行,成为该厂采油五队的窗口井站,每年还要迎接不少单位的检查与参观。
集三站现有员工12人,是一个集采油、脱水、输油为一体的集输型井站。该站始建于2001年,属古潜山开发油井之一。2004年元旦,采油五队接管该站,由于员工是第一次接触含硫化氢的油气井,“老牛”上任伊始,就以不断地学习作为该站工作稳扎稳打的前提条件。为此,“老牛”和员工们一起在新的挑战中不断地学习、摸索这种特殊井站的安全管理,建立了集三站小课堂教案、小课堂试卷、小课堂管理制度、小课堂学习规划、小课堂学习目标等等一系列的学习系统资料,真正使集三站在采油四厂“四小”活动中成为“学习小课堂”的模范井站。
时代的发展,让过去那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抗衡已经一去不返。当今是知识型社会,企业的成功需要智勇双全的人才,需要的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复合些人才,所以“老牛”以“干中学,学中干”等新型模式不断地强化集三站员工的整体素质。目前,集三站6人已取得高级工等级证书,07年他们还将培养双证员工,为该站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个个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老牛”的智慧和心血,也凝聚着他无数的艰辛和执着的追求。今天,再写“老牛”精神,它已不再是默默无闻的“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精神以时代鲜明的特色流动着一曲学习、变革、创新的旋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持酒劝斜阳
  • 2021-02-13 07:19
奉献精神
  • 2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2-13 06:55
牛嘛,与人们干活时应该是默默奉献,踏实勤劳,毫无怨言 我觉得是这样,希望对你有用哈~
  • 3楼网友:夜余生
  • 2021-02-13 06:04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写作文可以找伞这一篇文章借鉴
  • 4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2-13 05:43
牛,数千年来默默地为人类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平凡的劳动中铸造出人们从古至今追求的“老黄牛精神”,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赢得了人类的喜爱乃至尊重。 辛勤劳作,吃苦耐劳,默默负重,是牛最优良的品质。牛大部分时间在田间劳作,可以拉犁、拉车、拉碾、驮物,可以人骑。拉犁负重的牛,总是低头默行,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即使路边有鲜嫩的青草,它也不去顾及,只顾向前,直奔目标,拖出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得到秋天丰硕的成果。等到黄金满地或农闲时,它又开始担当起更为繁重的搬运工作。吃大苦,耐大劳,更是它畜难以企及。无论多么泥泞的道路,还是多么陡峭的山坡,它都会一声不吭坚毅地向前迈进。遇到困难和挫折,它会等闲视之。过去在农村,常常会看到那些拉车负重的牛。当它们在拉装满粮食或肥料的架子车上坡时,往往双目圆睁,鼻孔张大,浑身冒汗,奋力前行。在行至坡的最陡处,眼看无力再上、车就要后退时,只见它后蹄用力蹬地,前腿双膝跪地,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在人力的帮助下,终于到达坡顶。此时,只见它肚皮剧烈翕动,鼻孔拼命地喷气,尾摇耳扇,疲惫不堪,极像一位完成重大使命的勇士! 踏实勤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牛的又一种伟大品格。牛不偷懒,不耍滑,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要草料食得饱,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它“富贫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不论是在富人家,还是在穷人家,不管吃得饱,还是挨着饿,都会任人使唤,作功不辍,经常行走在田间草野之间,实在太过辛劳。牛虽有大功劳,但都是为人类作“嫁衣”,自己却得不到丝毫益处。它“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一生,直到“力尽刀尖死”,还把肉、皮、毛、角、骨、髓、脂、黄及脏腑等贡献给人类。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有《和圣谕农具诗》赞曰:“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今天,我们把为人民利益而勤奋工作、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称为革命的“老黄牛”,启示人们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老黄牛精神”,正是对牛这种崇高品格的赞美。 敢于拼搏、英勇无畏,执拗强悍,是牛的本质特性。常言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两群生牛相遇,为首的总会甩角翘尾,圆睁怒目,前蹄刨地,哞哞作吼,同群的牛也吼声相随,以壮声威,震慑对方;交战前,耀武扬威,反复掂量,以争取气势上占优。一旦交战,有角的以角抵角,无角的头顶相抵,四蹄蹬地,尾巴高扬,躲闪腾挪,猛力攻击,直到对方回头败走,得胜者方才作罢。那阵势,扣人心弦;那场面,惨烈无比,有时会付出血的代价。在藏族的牧区,常见两群牦牛争夺草场,互相冲击顶撞,各不相让,人都无法将它们分开,甚至一顶两三天。真有股子“天教我辈头生角,索性抵牾到百年”的韧劲!牛群和公牛抵御猛兽也是非常顽强凶猛的。牛与虎狼等动物相遇,它也绝不会像弱小动物那样俯首称臣,轻易就擒,而是英勇顽强,拼力争斗。世界和我国都有一些地方风行斗牛,就是利用了牛的这种脾性。在斗牛场或斗牛会上,牛都显露出那种猛顶猛冲的狠劲,即使那些平常脾气最好而又呆笨的水牛,一旦斗起来也是迅猛敏捷,有如凶兽。于是人们往往把一些人的倔强脾气和雄强有力,称作“牛脾气”和“牛劲儿”。 诚实守信,温柔敦厚,团结和洽,是牛最显著的特点。牛虽然是动物,具有勇猛顽强的本性,但它却非常有灵气,颇通人性。家养的牛,你把它放牧田野,天黑时它会准时回到家里的槽上,正象《诗经》所说“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家里的猪、羊、鸡它不攻击,不伤害,即便在牛槽边上放下襁褓中的婴儿,它也会小心翼翼地绕过。再性烈的牛,对饲养它的人,即便是妇孺老弱,它也决不使性子。生了犊的母牛对犊子所表现出的饲喂、保护的母爱可让人类汗颜。“舔犊之情”说的正是这种至深至爱的“母犊”之情。牛也有喜怒哀乐。牛乐了,它会哞哞吼叫,甩头摆尾,欢奔乱跳,相互嬉戏,碰角争斗。牛愁了悲了,它会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长卧不起,不饮不食,以忧郁的目光看着人,有时还会流下伤心的眼泪。当牛受到外来的攻击,或者对牛杀牛,它会发出声声哀鸣,实在令人怜悯不已。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