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2:30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4-06 07:01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4-06 08:22
“新课程”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厌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对数学教学的粗浅看法。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可采用以下途径:1、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环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2、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3、结合儿童生活实际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有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4、尝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如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彩虹组、浪花组、梦幻组等。并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各方面加强小组评价,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消除学习疲劳。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如利用口算、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6、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科学安排,延伸和拓展数学的作业形式。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合理利用作业这一手段,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尝试如下方式布置作业。(1)、画一画的作业。儿童在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将其灵活而创造性的运用于实践,从而掌握新知识,有所发现,尝到学习的乐趣。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画一画,然后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并记录下来。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学会了记录,学会了运算,更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习与生活融合在一起。(2)、议一议的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一些错误的思想干扰,在课堂中我们如果能合理的利用这些错误资源,进行细细的分析,不仅会加深学生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同时还会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到“错题医院看病”,请每个学生收集平时在作业本上做错的习题,并进行分析。通过习题课分析错题“病因”,可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3)、动一动的作业。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可设计游戏的练习“玩扑克”,先找出一些数字扑克,游戏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当听到指令后,大家同时翻出一张扑克,算出两数之和。比一比,谁算的快又好。在紧张激烈的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巩固了加法计算题,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综上,要想让小学生真正喜欢数学,还需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只有孩子们喜欢的、接受、高兴的学习,才会发挥它最大的效果。通过努力,一定能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成长,从而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4-06 09:04
注意力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保证,良好的注意力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较为理想地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要作用,小学阶段注意力有极大的可塑性,教师要抓住这一机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结合本人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一 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就没有了学习的激情,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首先,在教学中尤其是那些对学习数学兴趣不大的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与激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的欣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学生自然乐意去学。其次,是要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在数学教学中要大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创设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自主表演式教学、小组合作探讨式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 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灵活调控教学节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有效导入,可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内心,提高教学效果。能否把学生由“课下”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新课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别出心裁。而教师对教学节奏的灵活调控有利于恢复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的情绪与课堂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讲一个笑话、唱一首校园歌曲、表演一个游戏等,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从而带着求知欲去学习新课,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节时,我利用给三毛贴鼻子的课前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学生对位置的关注,并从给三毛鼻子位置的确定迁移到生活中一些物体位置的确定。从而很自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中来,这样的导入,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要善于设计提问,启发学生“多思”,以引起注意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有事可想、有话可说时,学生热情就会高涨,注意力也就易于集中。这时设计巧妙的提问,常常会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要想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智慧,就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引发学生质疑,并注重质疑中主动探索、增长智慧。俗话说:怀疑就是学问,让学生在怀疑中发现问题。然而,质疑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善于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疑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节课时,我是这样巧妙设计问题的:1.假设笼中全是鸡怎样解答?2.假设笼中全是兔子怎样解答?3.列方程又如何解答?这样提出问题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发学生去多思。 四 要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用中提高注意 学生的出发点是“知”,但最终目标却是“行”。“行”就是“用”,只有会用才有价值。而当学生一旦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得上,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增添学习的动力,引起高度的重视和注意。例如:我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在认币、换币、取币和付币这一系列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使学生体悟到生活素材中的数学价值。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学数学,在用中提高注意。 当然,小学数学教学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我觉得抓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将自己的观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只是想通过这一形式,抛砖引玉,以尽快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平。我也会继续能力、不断探索、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