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1:23
  • 提问者网友:一抹荒凉废墟
  • 2021-12-23 14:58
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和后期的编辑工作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12-23 15:58
多实践,并加强理论基础,多看看优秀的记者们是怎么样采访和后期编辑的,有很多这样的书,例如高钢的书,国外的也有很多,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12-23 17:16
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

  不管是哪种电视新闻,要具有较好的新闻形态和传播效果,都应该强调采访与编辑形式的作用,而编者的思想和传播意图也是在采访与编辑的外在形式中体现出来。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和波特指出:在新闻传播中,“一个人用整个身体进行传播,并且动用全部力量来解释收到的信息”。④他们在这里充分强调了新闻传播动用全部力量,即在传播形式与手段上要充分达到好的传播效果,新闻传播不但要具有内容的及时与新鲜,而且要具有形式的新颖与简洁。但是,民生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

  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

  ,最突出地表现在民生新闻报道的“流水账化”。在许多城市电视台的民生新闻中,叙述的繁杂与拖沓,镜头的重复和琐碎比比皆是,重复性的日常生活事件常常是不加选择地在同一天的新闻中反复出现,而一次日常见闻、邻里纠纷或者家庭矛盾,可以不惜时间用二三分钟来表现,将琐细的生活小事拉长。其次是采访上的生硬与随意,许多民生新闻的记者似乎只注重事件,不太在意采访的艺术,把采访当成了一般的谈话与闲侃,也不看采访对象的差异情况,采访时神态和话语都一成不变。再次是新闻镜头拍摄和视角的取舍也很随便,画面经常是摇晃不定或者模糊不清的。最关键的是,大量的民生新闻的后期编辑与制作的随意,编者似乎无意去克服采访与拍摄过程中出现的缺点,大量采访镜头或者只能叫做素材的原始镜头随意堆砌在荧屏上,一条新闻中有许多重复的采访记录和记述事件的多余表现。所有这些,只能用“粗糙”二字来形容。如此一来,给人们的印象是,做民生电视新闻似乎比做任何新闻都容易,都不用花功夫。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不注重新闻的表现形式,甚至弱化新闻采访与编辑形式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由记者编辑主观新闻理念造成的。他们认为,民生新闻要有充分的“民间话语”,是“本土化”,也是“世俗化”的,更是“原生态”的。民生新闻面对的是“低端”观众群,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他们在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这类新闻就没必要过多讲究形式,也没必要做得精炼简洁,做精炼简洁了,观众反而不喜欢了。另一方面,是许多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在一个小时或者50分钟左右,时间长而每天有价值的“本土化”新闻事件又不够,只好拉长每一条新闻,播一些流水账似的采访画面。这大概是民生电视新闻弱化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因素。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