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终始是什么意思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00:05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3-08 00:51
五德终始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3-08 02:24
问题一:五德终始,循环不已 是什么意思?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另外古人认为历史上黄帝为土德,故其色为黄;秦时为水德,其色为白;汉时为火,其色为赤……
可参考:baike.baidu.com/view/403096.htm问题二:五德终始的来源 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战国中期之前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五德终始说基本的理论来源。如:梁启超所著的《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张立文、陆玉林所著的《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著作对五德终始说具体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研究。(1)来源于儒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顾颉刚所著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范文澜所著的《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童书业所著的《五行说起源的讨论》、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杨荣国所著《中国古代思想史》。(2)来源于墨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范毓周所著《“五行说”起源考论》、李汉三所著的《先秦两汉之阴阳五行学说》。(3)来源于道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谢扶雅所著的《田骈与邹衍》、陈槃所著的《写在之后》、孙开泰所著的《邹衍与阴阳五行》、白奚所著的《翟下学研究》。(4)来源于其它思想。饶宗颐所著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认为,《孙膑兵法·地葆》中“五壤相胜”理论与五德终始说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胡克森所著的《从五行说到邹衍五德终始说理论的中间环节》一文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为春秋末年晋国史官史墨的政权相胜理论,以及老子“德”的概念。 刘毓磺所著的《先秦诸子初探》一书认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管子》五行说的变形表现。王压、胡新生所著的《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认为前兆迷信是邹衍五德终始说的主要理论来源。 赵潇所著的《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则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于秦的五行文化。秦彦士所著的《诸子学与先秦社会》一书认为“五德终始说”是由历法建正、立闰朔的终始推衍而来的。 孟祥才、胡新生主编的《齐鲁思想文化史一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一书,对诸家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认为五德终始说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一、古老的阴阳、五行生克观念;二、古老的天文历法与传统的四时教令思想;三、古老的自然与政事相比附的天人相与学说。 刘泽华教授曾言:“战国末年的诸子百家都参与了‘五德终始’的再创造;阴阳家也吸收了诸子之学。”的确如此,儒、道、墨、法等学派都对五德终始说的构建做出过贡献,上述的研究或基于一点或基于一面,没有综合的去考虑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谨论来源。问题三:五徳终始 是什么意思啊?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03096.htm问题四:五德始终说,五行的寓意各是什么?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与天下的空间观念构成中国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髙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1][2]。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
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
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
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
元(金)→明(火)→清(水)。
另有一说,若是禅让、逼禅等和平传位则是相生,战争、造反、自立而成则是相克。不过由明清时期并没史实明言,多为史家推断,仅可参考。问题五:什么叫五德终始学?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问题六:白话什么是五德终始? 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历史观。“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邹衍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问题七:“五德始终”说与秦始皇的关系。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皇权,从其时的阴阳家那里吸纳了五德学说里的天命轮回的理论,采纳了“五德始终说”。“五德始终说”的内容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这就要说得稍远一些,从邹衍说起。邹衍是战国时人,他最初“以儒术干世”,后来成为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他的学说相当广博,包括天说,地说和历史学说。邹衍的历史学说,即五德始终说,以阴阳五行论述历史的发展。根据《史记》、《吕氏春秋》、《尚书》、《汉书·艺文志》等典籍中的记叙来看,邹衍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五行观念。《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故有五行之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从这段引文里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五行观念,而且配之以“五行之官”。但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与春秋时代的史官之记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是将阴阳同五行相配套,二是以阴阳五行直接服务于王朝的统治,从而创立起一套极其神秘的政治化神学。特别是到了邹衍手里,更是演化为一套系统的神学理论。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但“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而且“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即:邹衍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运用到了朝代的更替规律研究上,用五行相胜的原理推演朝代变更的规律。邹衍的五德始终学说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是《吕氏春秋》中的《应同》篇。其文曰: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演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见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徒于土。 从这段文字的表述来看,邹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在五行的相克相生中的模式中循环运转的,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在今天看来,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荒诞的,但在战国时期乃至秦汉以后,却是为历代统治者所崇信的,也是为老百姓所深信不疑的。由于阴阳五行学说有其把最高统治者神圣化的政治功用,有利于统治者统御万民,使人民服膺天命,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示自已“应天承运”的神圣性,就“推终始五德之传”。秦始皇及其御用文人认为周朝是火德,而秦是灭二周并诸侯而得天下的,按阴阳家“相克相生”的模式,克火者应为水,所以就认定秦王朝应该为水德。又因为在后天八卦中,坎卦居在正北方,五行颜色为“玄”也就是黑。所以在水德开始之年,为了顺从天意,就必须要更改每年的起始月。群臣朝见拜贺都要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开始。衣服、符节和旗帜都崇尚黑色。以数字六为终极,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舆的宽度为六尺,六尺为一步,每辆车拉车的马定为六匹。不仅如此,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还下令“更名民曰‘黔首’”。黔,黑色。 《说文解字·黑部》:“黔,黎也。从黑今声。”由此,按照秦王朝的更物定名制度,秦人的器用服饰的颜色都以黑为正色。问题八:谁解释下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比如明朝为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五德中,金德服色尚白,水德服色尚黑,火德服色尚赤,木德服色尚青,土德服色尚黄。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另外古人认为历史上黄帝为土德,故其色为黄;秦时为水德,其色为白;汉时为火,其色为赤……
可参考:baike.baidu.com/view/403096.htm问题二:五德终始的来源 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战国中期之前的阴阳五行思想是五德终始说基本的理论来源。如:梁启超所著的《阴阳五行说之来历》,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上册、张立文、陆玉林所著的《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著作对五德终始说具体的理论来源进行了研究。(1)来源于儒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顾颉刚所著的《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范文澜所著的《与颉刚论五行说的起源》、童书业所著的《五行说起源的讨论》、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杨荣国所著《中国古代思想史》。(2)来源于墨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范毓周所著《“五行说”起源考论》、李汉三所著的《先秦两汉之阴阳五行学说》。(3)来源于道家思想。持这种观点的著述主要有:谢扶雅所著的《田骈与邹衍》、陈槃所著的《写在之后》、孙开泰所著的《邹衍与阴阳五行》、白奚所著的《翟下学研究》。(4)来源于其它思想。饶宗颐所著的《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一书认为,《孙膑兵法·地葆》中“五壤相胜”理论与五德终始说之间存在着莫大的联系。胡克森所著的《从五行说到邹衍五德终始说理论的中间环节》一文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为春秋末年晋国史官史墨的政权相胜理论,以及老子“德”的概念。 刘毓磺所著的《先秦诸子初探》一书认为,邹衍的五德终始说是《管子》五行说的变形表现。王压、胡新生所著的《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渊源》认为前兆迷信是邹衍五德终始说的主要理论来源。 赵潇所著的《论五德终始说在秦的作用和影响》则认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理论来源于秦的五行文化。秦彦士所著的《诸子学与先秦社会》一书认为“五德终始说”是由历法建正、立闰朔的终始推衍而来的。 孟祥才、胡新生主编的《齐鲁思想文化史一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一书,对诸家观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认为五德终始说主要有三个理论来源:一、古老的阴阳、五行生克观念;二、古老的天文历法与传统的四时教令思想;三、古老的自然与政事相比附的天人相与学说。 刘泽华教授曾言:“战国末年的诸子百家都参与了‘五德终始’的再创造;阴阳家也吸收了诸子之学。”的确如此,儒、道、墨、法等学派都对五德终始说的构建做出过贡献,上述的研究或基于一点或基于一面,没有综合的去考虑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谨论来源。问题三:五徳终始 是什么意思啊? 五德终始——
又称五德转移。阴阳家代表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来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为五德终始之说,影响甚大。后来的挂名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刘向的《洪范五行传论》(梁任公在其《饮冰室文集·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中谈到阴阳学说之害时曾提到:宜负罪责者三人焉……曰邹衍,曰董仲舒,曰刘向。可见阴阳家其要)等,都是以阴阳五行为思想基干。
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但却陷入了历史循环论。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03096.htm问题四:五德始终说,五行的寓意各是什么?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与天下的空间观念构成中国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
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
汉代起初在汉髙祖刘邦时,张苍认为秦国祚太短且暴虐无道,不属于正统朝代。应该由汉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汉朝之正朔应为水德。到汉武帝时,又认为秦属于正统朝代,改汉正朔为土德(因土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采用刘向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朝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了这种说法,从此确立汉朝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三国志等皆采用了这种说法[1][2]。因此汉朝有时也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炎刘”。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交替顺序为:
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
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
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
一直到元代皆采此说:
汉(火)→曹魏(土)→晋(金)→北魏(水)→北周(木)→隋(火)→唐(土)→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金(土)→元(金);
自元之后,又变为相克说:
元(金)→明(火)→清(水)。
另有一说,若是禅让、逼禅等和平传位则是相生,战争、造反、自立而成则是相克。不过由明清时期并没史实明言,多为史家推断,仅可参考。问题五:什么叫五德终始学?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问题六:白话什么是五德终始? 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的历史观。“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种德性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邹衍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根据。问题七:“五德始终”说与秦始皇的关系。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皇权,从其时的阴阳家那里吸纳了五德学说里的天命轮回的理论,采纳了“五德始终说”。“五德始终说”的内容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这就要说得稍远一些,从邹衍说起。邹衍是战国时人,他最初“以儒术干世”,后来成为阴阳五行家的代表。他的学说相当广博,包括天说,地说和历史学说。邹衍的历史学说,即五德始终说,以阴阳五行论述历史的发展。根据《史记》、《吕氏春秋》、《尚书》、《汉书·艺文志》等典籍中的记叙来看,邹衍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五行观念。《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故有五行之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从这段引文里我们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五行观念,而且配之以“五行之官”。但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与春秋时代的史官之记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一是将阴阳同五行相配套,二是以阴阳五行直接服务于王朝的统治,从而创立起一套极其神秘的政治化神学。特别是到了邹衍手里,更是演化为一套系统的神学理论。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但“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而且“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即:邹衍把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运用到了朝代的更替规律研究上,用五行相胜的原理推演朝代变更的规律。邹衍的五德始终学说保留得最为完整的是《吕氏春秋》中的《应同》篇。其文曰: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演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金气胜。”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见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水气至而不知,数备,将徒于土。 从这段文字的表述来看,邹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就是在五行的相克相生中的模式中循环运转的,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在今天看来,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荒诞的,但在战国时期乃至秦汉以后,却是为历代统治者所崇信的,也是为老百姓所深信不疑的。由于阴阳五行学说有其把最高统治者神圣化的政治功用,有利于统治者统御万民,使人民服膺天命,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示自已“应天承运”的神圣性,就“推终始五德之传”。秦始皇及其御用文人认为周朝是火德,而秦是灭二周并诸侯而得天下的,按阴阳家“相克相生”的模式,克火者应为水,所以就认定秦王朝应该为水德。又因为在后天八卦中,坎卦居在正北方,五行颜色为“玄”也就是黑。所以在水德开始之年,为了顺从天意,就必须要更改每年的起始月。群臣朝见拜贺都要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开始。衣服、符节和旗帜都崇尚黑色。以数字六为终极,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规定为六寸,车舆的宽度为六尺,六尺为一步,每辆车拉车的马定为六匹。不仅如此,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还下令“更名民曰‘黔首’”。黔,黑色。 《说文解字·黑部》:“黔,黎也。从黑今声。”由此,按照秦王朝的更物定名制度,秦人的器用服饰的颜色都以黑为正色。问题八:谁解释下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比如明朝为 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由于黑色属于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邹衍的说法,五行代表的五种德性是以相克的关系传递的,后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说法来解释五德终始。五德中,金德服色尚白,水德服色尚黑,火德服色尚赤,木德服色尚青,土德服色尚黄。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