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嫦娥一号是什么卫星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6:09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23 16:47
嫦娥一号是什么卫星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鸦
  • 2021-12-23 18:01
问题一:嫦娥一号卫星是哪一年发射的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问题二: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由什么搭建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範星发射中心升空,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甲火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题三:嫦娥一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是在什么地方?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开创了我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三次变轨成功!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11月5日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3.5小时轨道 运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地轨道 开始工作 向地面传回30首歌曲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余下全文>>问题四:嫦娥一号的资料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下半年择机发射,届时有可能进行全国实况转播。昨天,
中国探月工程专家组在国防科工委网站向公众描绘了我国探月路线图、目标和风险。
“长相”:体重体积小于“神舟六号”
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西昌
发射升空,先绕地球转5至7圈,轨道是椭圆轨道,需要10到12天可以飞到月球附近。
“嫦娥一号”的任务只是环月探测,将不再返回地球。孙泽洲说,“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
2350公斤,重量、体积都小于“神舟六号”,设计寿命为一年。这次探月任务的很多科学目标
都是世界首次,如微波辐射计探测月壤厚度、立体成像技术等。
发射:成败与否取决于50余环节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48%。长征三号甲火箭
副总设计师金志强透露,火箭从准备点火、起飞到星箭分离的20多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有50多
个重要的飞行动作或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出现问题将可能导致发射失败。
跟踪:最大口径望远镜无法见真容
奔月期间,用望远镜无法看到“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表示,
因为其最大反射面积只有30平方米左右,就是用我国现有的最大口径光学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
距地38万公里之遥的“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将在太空中向国内传回30首歌曲,公众通过电视和广播可以接收到从“嫦娥一号”
传回来的歌曲。神舟飞船天地之间的联系是间歇性的,这次嫦娥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不能保
持持续通讯呢?孙泽洲表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环月后被月球遮挡的原因,
会有部分时间“嫦娥”和地球之间不进行通信。
后期:专家将用探测数据造月球仪
“‘嫦娥一号’拍摄的照片将公布。”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肯定地表示。
“‘嫦娥一号’是带着四个任务飞向月球的。”“嫦娥一号”将获取整个月球表面的立体影像,
分辨率是120米左右。每一轨图像的覆盖宽度达到60公里左右。
另外,有关单位正准备用探测数据制作月球仪,探月卫星发射后在市场上应该能买得到。
晨报记者 王大鹏
“嫦娥一号”肩负4项任务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问题五: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嫦娥一号”最后以“撞月”方式结束自己的探测任务,相关专家早前分析指,撞击月球是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南京大学天文学系萧耐园教授透露,人类探测器选择撞击月球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撞击成功后会掀起大量的月球尘埃。科学家通过分析这些月球尘埃的成分,来解释月球的起源之谜。而月球的起源之谜目前的学说都存在比较大争论。
另外,探测器如果能够做到指定时间撞击到预定的地点,将会为下一步其它人类探测器在月球或其它星体精确着陆奠定基础。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也提供了工程基础。
“‘嫦娥一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非常有用。”萧耐园教授介绍说。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础中心发射,11月7日进入200公里的环月工作轨道。嫦娥一号卫星在轨运行一年中,共传回1.37TB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为中国月球探测后续工程和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问题六:随着你"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面付祖国的飞速发展,你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呢 落后了问题七:嫦娥一号卫星是哪一年发射的 嫦娥一号”(Chang'E1)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问题八:我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由什么搭建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範星发射中心升空,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甲火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问题九:嫦娥一号卫星探测器属于什么天体系统 单看来说,不属于任何天体系统,只是一个人造天体;如果对月球做周期性闭合轨道公转运动,则属于月球系统……问题十:嫦娥一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是在什么地方? 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成功发射升空!
18:07火箭一二级分离
18:09整流罩分离 火箭飞出大气层
18:10火箭二三级分离
18:15火箭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 星箭结合体进入滑行阶段
18:25卫星进入初始地球轨道
18:26三级火箭二次点火
18:28三级火箭发动机二次关闭
18:29星箭分离 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周期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
18:36卫星指控转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18:59卫星太阳帆板打开
2007年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完成第一次变轨! 指令发出130秒后,卫星近地点高度由约200公里抬高到约600公里,变轨圆满成功。这次变轨表明,嫦娥一号卫星推进系统工作正常,也为随后进行的3次近地点变轨奠定了基础。这次变轨是嫦娥一号卫星在约16小时周期的大椭圆轨道上运行一圈半后,在第二个远地点时实施的。
2007年10月26日17时44分,远望三号船消息,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二次变轨!这是卫星的第一次近地点变轨。
嫦娥一号卫星第二次变轨后,将进入24小时周期轨道。远地点高度由5万多公里提高到7万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7万余公里提高到12万余公里,开创了我国最远航天测控的新纪录。 进入绕地飞行48小时周期轨道。北京时间10月29日18时01分39秒,远望三号测量船传来消息,卫星第三次变轨成功!
10月31日17时25分,第三次近地点变轨,卫星远地点高度由12万余公里提高到37万余公里,进入114小时地月转移轨道。
11月5日到达距离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动进入12小时月球轨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动进入3.5小时轨道 运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动进入127分钟月球极地轨道 开始工作 向地面传回30首歌曲
嫦娥一号是我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整个“奔月”过程大概需要8-9天。预计卫星的总重量为2350千克左右,寿命大于1年。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间环境。
概况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在初样研制阶段,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承担卫星测试工作。嫦娥一号平台以中国已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进行研制,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中国资源二号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嫦娥一号星体为立方体,两侧各有一个太阳帆板,最大跨度达18.1米,重2350千克,工作寿命一年。它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该卫星平台由结构分系统、热控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数传分系统、定向天线分系统和有效载荷等9个分系统组成。这些分系统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保证月球探测任务的顺利完成。星上的有效载荷用于完成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试验,其它分系统则为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提供支持、控制、指令和管理......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渡鹤影
  • 2021-12-23 19:38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