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赶斋的典故?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2 07:43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3-11 21:02
赶斋的典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渊鱼
  • 2021-03-11 22:32
赶斋指“吕蒙正赶斋”,是我少年看的一出地方小戏,说的是宋朝宰相吕蒙正“不第”时,日子过的非常拮据,适逢天灾,肚子难以填饱,正值年轻时候,饿肚子的滋味是十分难受的。寺院里的和尚们是佛门弟子,有善心,也有积蓄,于是就设粥棚、施斋饭。吕蒙正当时还是个寒门学子,为了肚子就顾不得面子,也去“赶斋”,希望弄到一碗饭吃。大概“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人”都是要“饿其体肤”的,吕蒙正赶斋就很不顺利。第一天他大早就去了,排在东边第一位,偏巧人家从西头开始施舍,快要轮到他时斋饭没了,第二又早早的去了,接受教训,排在西头第一位 ,人家却从东头开始,快要轮到他时又没了,第三天排到中间,总该能捞到一碗粥了吧?然而不然,人家从两头开始,不用说,轮到他又没了!
这出戏据说其他大戏就简单的叫“赶斋”,我没看过,我看这出戏的时候还是一个不大懂事的少年,比较单纯,也不世故,就很有些“恻隐之心”,总忧虑吕蒙正会不会饿死,但是知道底里的人就嘲笑我说,人家后来还要当“相爷”的,你操的哪门子心啊?。然而,在我的心目中,那个穿得破破烂烂,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饿得直不起腰的吕蒙正——连斋饭也赶不上的“背时鬼”形象老是挥之不去。
我上网搜集到清人《坚瓠集》里有一则吕蒙正的轶事:
“吕文穆微时极贫,比贵时,喜食鸡舌汤,每朝必用。一夕游花园,遥见墙角一高阜,以为山也,问左右曰:‘谁为之?’对曰:‘此相公所食鸡毛尔!’吕讶曰:‘吾食鸡几何?乃有此。’对曰:‘鸡一舌尔,相公一汤用几许舌?食汤凡几时?’吕默然省悔,遂不复用。”
从这段记载中说吕蒙正“微时极贫”看,“吕蒙正赶斋”这出戏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即如是杜撰也还不太离谱,最重要的是最后“默然省悔,遂不复用。”这八个字。吕蒙正对他的吃鸡没有做什么,不是用嘴皮子应付,而是“默然省悔”,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极为愧悔,然后“遂不复用”,彻底改正了错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3-11 23:34
一、孟训文公谈性善 此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二、颜师孔子问心斋 此典故出自《庄子·人间世》: 回 曰:"敢问心斋." 仲尼 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於听,心止於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