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古典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0 09:36
- 提问者网友:wodetian
- 2021-12-20 04:48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流逝的古典 ①温习一下这随手(1)(A、得来 B、撷来 C、拿来)的句子吧:“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谢公宿处今安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若荷尔德林之“诗意的栖居”成立的话,至少这洁净的山光水色乃必需的吧。可是,它们今天又在哪儿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寂静……今安在? ③从自然的角度讲,古人的世界要比现代人丰富得多,健康而又优雅得多。地球上自几十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生物物种的诞生、进化、灭绝就不断上演,物种灭绝本属自然进化之正常,但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灭绝速度大大加快。自然状态下的物种灭绝极为缓慢,而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灭绝速度要比2000年前快上近千倍。这是一种远高于自然速度的“工业速度”——这分明是“屠杀”! ④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地(2)(A、化作 B、成为 C、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中被硬硬撕掉,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了遥远的绝响?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猗”……我在抚摸这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疼痛和颤栗。因为就在模拟那份远古“现场”的同时,我骤然被一个念头惊醒:她已永远不属于我们了——永远!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最和谐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或者说,我们杀害了她。 ⑥阅读竟成了告别,竟成了永诀和追悼。难道人类不应该为此哭泣吗? 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是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般的自然意境外,更有着“遗址”的凭吊和祭奠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而我们在对之阐释时,难道就只能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1.请为文中(1)(2)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1)________ (2)________2.结合文中所引的一句或几句诗,描绘一下诗中所展现的自然景色。你能从文言文中再找出一个描绘自然美景的句子吗?3.你如何体会第④段中三个反问句所表达的感情?4.为了让“古典”不再“流逝”,请拟一则公益广告语!(从一个方面设计也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12-20 05:51
答案:解析: 1.答案:(1)B.撷来 (2)C.沦为 2.[示例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现了水面波光粼粼,水波荡漾,晴空万里,美好怡人,山中雾气迷漫,细雨蒙蒙,湖光山色更加奇特。 [示例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展现的是苍翠的西塞山前一行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山清水秀,桃花艳丽迷人,水中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示例]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答案:对流逝的古典的惋惜、悲愤、遗憾之情,用三个排比反问句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有强调作用。 4.答案:[示例](1)小草微微笑,行人走大道。 (2)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善待它们。 (3)民族文化是我们生存的根、民族的魂;人类文化的流逝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民族文化是我们永远的精神食粮。 (点拨:(1)(2)缺少创意,是套用现成的广告,(3)创意好,视角独特)提示:1.词语的选择与文章典雅、优美的语言一致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白昼之月
- 2021-12-20 07:00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