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唐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是怎样发表作品的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21 07:52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10-21 01:06
唐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是怎样发表作品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0-21 01:32
侧面描写:但“横看成岭”的“岭”字不是象征了庐山的起伏连绵吗?,“侧成峰”的“峰”字不是象征了庐山的高耸峭拔吗?“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概括了庐山的多姿多采吗?要问苏轼为什么不对景物展开正面的描写而总是强调怎么看,那恰恰是因为他着眼的不是庐山的风景如何,而是想通过对庐山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得出“成岭”、“成峰”和“各不同”的见地来说明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学生很快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错,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领悟了理趣诗以景喻理的表现特点:景即理。两句诗翻译成现代理论语言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认识和结论自然也不会相同。《题西林壁》的这两句诗,对当今的我们仍然具有认识论的启示意义。面对同一客体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不能说哪个是绝对正确的,哪个是绝对错误的,应该求同存异。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认识总有个深浅之分、高低之别,因此视角的选择是至关要的;而如何选择却取决于人,即取决于决定取舍的主体。这正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界正在探讨的主体认识论。不识庐山真面目”写的是庐山多雾,“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告诉我们要想认识庐山真面目,就不能身陷庐山中。苏轼这是用反跌的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认识事物必须跳出事物,拉开距离,才能避免当局者迷。满意回答别忘了好评哦·~~O(∩_∩)O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人间朝暮
  • 2021-10-21 02:16
题西林壁朝代:宋代作者: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搜索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