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材料二:请回答:(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材料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6 19:40
  • 提问者网友:轻浮
  • 2021-01-25 18:5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文字叙述和材料二的图片中,你看出人类居住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境内哪一条大河流域哪一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8分)
(3)是什么因素造成材料中两所房屋结构的不同(2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青灯有味
  • 2021-01-25 20:36
(答案→) 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房屋。图二的房子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建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半地穴式建筑出现在半坡遗址。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与现在的窑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有一部分深入地下,还可以抵御野兽的侵袭;图一是的房子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图二到图一,可以看出人类的由由穴居到半穴居到盖房定居的变化,应该说居住条件在不断的提高。(2)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居住房屋。距今约5000-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居住区周围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先从地表向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最后架设屋顶。屋内,地面修整的十分平实,中间有一个坑,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睡觉的地方高于地面。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3)本小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的居住房屋。以河姆渡人为代表的南方居民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子,是因为南方多雨潮湿,天气也较闷热,住这样的房子,可以利于通风,躲避虫蛇野兽等,有利于减少风湿病,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而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冬天寒冷,夏天住地穴里较为凉爽,冬天则较为暖和。南北方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先民们采取不同的居住方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25 20:59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