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6 13:06
  • 提问者网友:孤凫
  • 2021-12-25 20:03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题。  万宝常,不知何许人也。父大通,从梁将王琳归于齐。后复谋还江南,事泄,伏诛。由是宝常被配为乐户①,因而妙达钟律②,遍工八音③。造玉磬以献于齐。又尝与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之,品其高下,宫商④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  开皇⑤初,沛国以郑译等乐,初为黄钟调。宝常虽为伶人,译等每召与议,然言多不用。后译乐成奏之,上召宝常,问其可不,宝常日:“此亡国之音,岂陛下这所宜闻!”上不悦。宝常因极言乐声哀怨淫放,非雅正之音,请以水尺⑥为律,以调乐器。上从之。宝常奉诏,遂造诸乐器,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夔父威,方用事,凡言乐者,皆附之而短宝常。数诣公卿怨望,苏威因诘宝常,所为何所传受。有一沙门谓宝常日:“上雅好符瑞,有言徵祥者,上皆悦之,先生当言就胡僧受学,云是佛家菩萨所传音律,则上心悦。先生所为。可以行矣。”宝常然之,遂如其言以答威。威怒日:“胡僧所,乃是四夷之乐,非中国所宜行也。”其事竞寝。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泫然而泣。人问其故,宝常日:“乐声淫厉而哀,天下不久相杀将尽。”时四海全盛,闻其言皆谓不然。大业之末,其言卒验。  宝常贫无子,其妻因其臣疾,遂窃其资物而逃。宝常饥馁。无人赡遗,竞饿而死。将死也,取其著书而焚之,日:“何用此为?”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见行于世,时论哀之。——选自《隋书》  [注]①乐户:古时犯罪的妇女或犯人的妻子儿子沿入官府,充当官妓,从事吹弹歌唱,供统治阶级取乐,名隶乐籍,户称乐户。 ②钟律:乐律。 ③八音:我国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 ④宫商:我国古代音乐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二。这里用以代五音。 ⑤开皇:隋文帝杨坚的年号。 ⑥水尺:古代用来调整五音六吕的仪器。(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遍工八音 工:擅长B.其声率下郑译调二律 率:一概,都C.皆附之而短宝常 短:说坏话D.其事竞寝 寝:躺着休息(2)下列加粗词语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中国所宜行 中国:中原地区B.夔父威,方用事 用事:出任官职C.数诣公卿怨望 怨望:诉苦D.无人赡遗 赡遗:供给(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造玉磬以献于齐 请以水尺为律B.泫然而泣 遂窃其资物而逃C.大为时人所赏 何有此为D.宝常然之 闻其言者皆谓不然(4)选出下列句子中“所”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为何所传受B.大为时人所赏C.岂陛下之所宜闻D.宝常尝听太常所奏乐(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万宝常曾和别人吃饭时,谈起了音乐,当时手头没有乐器,他就用筷子敲击手边的餐具和各种杂物,奏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俱全的音乐,其和谐动听不亚于一支丝竹俱全的乐队,使大家十分赞赏。B.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修定了宫廷中的乐谱和有关音乐礼仪的规章制度,文帝召见宝常,问他郑译修订的音乐行不行,宝常说那音乐是亡国之音,极力反对。C.万宝常创作的乐曲,旋律十分清新淡雅,他的大部分乐曲都流行开来。他认为太常寺演奏的音乐哀伤淫糜,预示着天下不久就要大乱。后果然如此。D.万宝常出身于地位低贱的乐户,一生不得志。他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受到权势派的压抑,不得为世所用,他本人也就在病饿中离开人世。其大部分著作也因疾愤而付之一炬。(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然历周洎隋,俱不得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又太子洗马苏夔以钟律自命,尤忌宝常。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12-25 20:45
答案:1.D;2.B;3.B;4.D;5.C;解析:(1)停止不用(2)掌权(5)他所作的音乐不合世俗的口味,所以没有得到流行。(6)  ①但万宝常经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  ②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佘樂
  • 2021-12-25 21:36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