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以善心伤害到别人,不受恶报?那以开玩笑的心呢?无意之心呢?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17:21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3-27 17:19
若以善心伤害到别人,不受恶报?那以开玩笑的心呢?无意之心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3-27 18:20
所有果报的生成都是需要有缘,而不是有因就产生必然的果。因此单纯就表面现象来判断产生什么果报,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从表面看,以善心伤害到别人,同样遭受恶报;以开玩笑的心去伤害别人,所受恶报相对而说会更大,因为是自己的明确主动的行为;无意之心则不一定有什么果报。
为什么说果报的生成并不一定与做事的因相关,不是有什么因就产生必然的果,而且还说要看其间的“缘”呢?
根据业力因果的程序,我们造业时影响因果的轻重的主要因素有五种:
第一个是造业的对象。你造业的对象影响你因果的大小,比如我布施佛一粒米会比布施你一吨粒米的功德来得大,因为佛是很大的福田,种一点点米就可以生很多出来了,反而如果在石头上种一吨的稻却也不会生粒米来,因此造业的轻重会受福田的影响。自己的所做,因为对方的感受而有不同的果报,不是因为我自己而有果报。有的人会因我微小的行为而产生大的嗔恨,有的人却可能对别人做的事无动于衷,心中不生任何妄念。
第二个因素是造业时造了多少的量。如我布施一毛钱,一块钱跟一百块钱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也影响了业的大小。同样的道理,无论出于善心和恶心,伤害的程度也改变了果的程度。
第三是造业的次数,你造业多次它就越重。
第四造业以后的心态也会有所影响,如有的人造业时很高兴,但过后又后悔了,那它所造的业就打了折扣,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做善业时要有欢喜心,要随喜,做恶业要时时忏悔。
第五是对方有没有受用你的业。曾经有一个人到佛前拼命的责备佛,等他骂到不想再骂时,佛就对他说,如果一个人吐口水吐上天时,如果没有人接受,是谁在接受啊?那个人就说当然是自己接受了。而佛又说如果一个人送礼物给人,没有人接受,那礼物又是谁的呢?那人说自然是主人的了。所以说那个人骂了佛,而佛不接受,骂人的话就还给那个人了。相反的如果是造恶业,对方有受用的话,你的因果就很重。
《大智度论》中有句话:从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就是说行为的过程和影响才是判断的基础。
但是从表面看,以善心伤害到别人,同样遭受恶报;以开玩笑的心去伤害别人,所受恶报相对而说会更大,因为是自己的明确主动的行为;无意之心则不一定有什么果报。
为什么说果报的生成并不一定与做事的因相关,不是有什么因就产生必然的果,而且还说要看其间的“缘”呢?
根据业力因果的程序,我们造业时影响因果的轻重的主要因素有五种:
第一个是造业的对象。你造业的对象影响你因果的大小,比如我布施佛一粒米会比布施你一吨粒米的功德来得大,因为佛是很大的福田,种一点点米就可以生很多出来了,反而如果在石头上种一吨的稻却也不会生粒米来,因此造业的轻重会受福田的影响。自己的所做,因为对方的感受而有不同的果报,不是因为我自己而有果报。有的人会因我微小的行为而产生大的嗔恨,有的人却可能对别人做的事无动于衷,心中不生任何妄念。
第二个因素是造业时造了多少的量。如我布施一毛钱,一块钱跟一百块钱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也影响了业的大小。同样的道理,无论出于善心和恶心,伤害的程度也改变了果的程度。
第三是造业的次数,你造业多次它就越重。
第四造业以后的心态也会有所影响,如有的人造业时很高兴,但过后又后悔了,那它所造的业就打了折扣,所以重要的是我们做善业时要有欢喜心,要随喜,做恶业要时时忏悔。
第五是对方有没有受用你的业。曾经有一个人到佛前拼命的责备佛,等他骂到不想再骂时,佛就对他说,如果一个人吐口水吐上天时,如果没有人接受,是谁在接受啊?那个人就说当然是自己接受了。而佛又说如果一个人送礼物给人,没有人接受,那礼物又是谁的呢?那人说自然是主人的了。所以说那个人骂了佛,而佛不接受,骂人的话就还给那个人了。相反的如果是造恶业,对方有受用的话,你的因果就很重。
《大智度论》中有句话:从用生福德,罪生亦如是。就是说行为的过程和影响才是判断的基础。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3-27 21:57
记得有个文章:如果你没有恶意的伤害了别人,虽然自己的意没有做恶,但身或口还是有对其构成伤害,被伤害人会因此产生嗔心,这样也是我们的业,看到了吧,很残酷的,所以谨慎身口意的同时也要有智慧!
- 2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27 21:25
1 有心非,名为恶。无心非,名为错。都有报
2开玩笑就不恭敬,没有止语。
3伤害众生一定受报,无意伤害别人,将来被别人无意伤害
2开玩笑就不恭敬,没有止语。
3伤害众生一定受报,无意伤害别人,将来被别人无意伤害
- 3楼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3-27 20:35
好像观音菩萨说过:
有心做善善不善,无心做恶恶不恶。
有心做善善不善,无心做恶恶不恶。
- 4楼网友:污到你湿
- 2021-03-27 19:44
善心与开玩笑的心都不属于恶心,但为什么却能产生伤害到别人的恶行呢?这就是因为你心中有无明烦恼的缘故。无明属于贪嗔痴——三毒烦恼中的愚痴烦恼,既称为三毒,就是说这三个烦恼心是一切恶行根本的恶因,所以自然就要承担相应的果报。
作为凡夫,是不可能破尽无明烦恼的。经云:即使像观世音大士那样的十地菩萨,也有最后一品无明还不能破尽,所以不能成佛。
但,作为一个学佛者,还是能破掉那些粗重的无明烦恼。关键就是要通过学习感悟,通达人情世故,明白别人的感受,知道自己这样做好不好,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再去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是用心不用心罢了。
所以学佛不是学愚痴,而是要通过学习佛教教义,明白如何做人做事,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恶报,才能身心平静,获得轻安自在的快乐。
作为凡夫,是不可能破尽无明烦恼的。经云:即使像观世音大士那样的十地菩萨,也有最后一品无明还不能破尽,所以不能成佛。
但,作为一个学佛者,还是能破掉那些粗重的无明烦恼。关键就是要通过学习感悟,通达人情世故,明白别人的感受,知道自己这样做好不好,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然后再去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是用心不用心罢了。
所以学佛不是学愚痴,而是要通过学习佛教教义,明白如何做人做事,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恶报,才能身心平静,获得轻安自在的快乐。
- 5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3-27 19:3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必感果,无可代偿。
《了凡四训》云:善有偏有正,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因有偏有正,果自然亦有偏有正。世人日常所遇境界有顺有逆,正由业因偏正不齐、善恶夹杂之故。
以善心而行恶事,由於智慧未开,真妄邪正不分之过,须求佛力加持,消除业障,智慧增长,破迷开悟。
开玩笑之心属於愚痴,若犯五戒则有犯戒之罪,果报由对别人伤害程度而定,无可推诿。
无意之失有过无罪,因缘成熟,亦当受人无意伤害以偿债。
因此,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修行人言行存心皆须谨慎,依圣贤教诲为标准。以免无知招感恶报,反而怨天尤人,则更增其过。阿弥陀佛!
《了凡四训》云:善有偏有正,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因有偏有正,果自然亦有偏有正。世人日常所遇境界有顺有逆,正由业因偏正不齐、善恶夹杂之故。
以善心而行恶事,由於智慧未开,真妄邪正不分之过,须求佛力加持,消除业障,智慧增长,破迷开悟。
开玩笑之心属於愚痴,若犯五戒则有犯戒之罪,果报由对别人伤害程度而定,无可推诿。
无意之失有过无罪,因缘成熟,亦当受人无意伤害以偿债。
因此,众生畏果,菩萨畏因,修行人言行存心皆须谨慎,依圣贤教诲为标准。以免无知招感恶报,反而怨天尤人,则更增其过。阿弥陀佛!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