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瓦当的资料谁帮我找点?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7-30 12:17
- 提问者网友:捧腹剧
- 2021-07-29 17:59
谁帮我搜集古代瓦当的资料?越多越全越好给分越多!!要真实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7-29 19:31
<pre>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俗称筒瓦头。瓦当文字中见有自名曰“当”,如“京师庾当”之类;曰“瓦”,如“都司空瓦”,“长水屯瓦”之类;又有曰“裳”,如“长陵东裳”等,曰“甬”,如“庶氏冢甬”等等。前人训当为“底”,谓瓦栉比置于檐际,瓦瓦相值,而带瓦头的筒瓦正当众瓦之底,带有阻挡、遮挡的作用。陈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赋》“裁金以饰珰”句,释“珰”为“椽头饰也”。以今瓦当之位置考察,正是位于筒瓦之端,椽头之上,用于蔽饰屋檐口出头之木,故“瓦当”之得名很可能因其位置和作用而来。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粘性较好,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下。因此,西周瓦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早熟、发达和独具特色,它是古代中国许多发明创造中又一独创。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宣扬其治国之道的宣传品。在规模宏伟的大型建筑物上,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一、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建筑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二、 汉代瓦当的特点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被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事,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及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它们的特点我将在下面分别论述。
一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青龙纹瓦当:直径19厘米左右。当面饰一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里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或谓“瓦图龙纹,当是苍龙阙瓦。”按此种瓦应为汉宫内东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南子》云:“西方金地,其兽为白虎。”此种瓦应为汉宫内西向殿阁所用。
朱雀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用。
玄武纹瓦当:直径18.5厘米左右。正中为一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向宫殿所用。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像纹饰,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的表现幻想中的物象。如饕餮纹、怪兽纹等,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提炼,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⑵图案纹瓦当
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卷云纹瓦当: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4厘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四道短线划分为四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四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⑶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一字瓦当:
卫: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西汉时长安城及周围的主要宫殿均设有卫尉,执掌守卫或防卫,如长乐卫尉,未央卫尉、建章卫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又“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掌置。”“卫”字表示守卫敫巡之义,此种瓦为汉代卫尉或城垣、宫门的卫屯屋亭所用。过去一般认为“卫”字瓦当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仿效卫国宫殿作之于咸阳,故在所施瓦当上标有“卫”字,此说不足为信。
李:出土地点不详。直径15.3厘米,边轮宽1厘米,当面中部位一篆书“李”字,当为李姓家族所用之瓦。
二字瓦当
佐弋: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3.3厘米,当厚2.3厘米,当面自右向左横书篆体“佐弋”二字,字外有弦纹一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秦官······属官有······考工室、左弋······”“佐弋”即“左弋”,此瓦应为佐弋官署建筑所用。
千秋:如原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直径18.5厘米,篆体“千秋”二字并列,自右向左横读,写得很散,布局似“千火禾”三字,另见山东所出土者,多为半瓦当,当面中间以双道凸线相隔为左,右区,每区一字,“秋”字也写成“禾”,“火”二字,章法绝妙。均属吉语类瓦。
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
三、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古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⑴瓦当纹饰的取材美
古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
⑵纹饰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古代艺术家已自觉地运用这一原则,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例如:秦始皇陵所出夔纹“瓦当王”,作者意欲突出的是一种像兵马俑军阵那样的雄气博大的程度。如何来表现这种大呢?除了体积巨大,艺术家选用了“大半圆”的造型,以不封闭的曲线给人以一种无限延伸、扩张的联想,再配以曲直蜿蜒、气魄雄伟的夔龙纹,较好的表达了这种博大的气魄的主题,构造精妙。可为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
瓦当纹式体现的造型美,更为突出。古代艺术家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传神的笔法塑造出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3).瓦当纹饰的结构美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决定了它首先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在固定的了空间、高度、距离的限制下,突出装饰效果。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再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
①中轴对称结构
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它的特点是等量同形,即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齐临淄故城所出土的瓦当上的树木双兽、双骑、乳钉、卷云、箭头等纹饰。都是典型的对称结构,以树木为明显的中轴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燕国瓦当中的饕餮纹、双兽纹等,都是以一无形的中轴为轴安置图象的对称结构,有时这种对称结构中也出现一些不对称的变化,如树木中轴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等等,这是对称中的不对称,给人一种新奇、活泼的感觉。绝大多数云纹瓦当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四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主次、疏密都经过精心安排,其线条的变幻无穷,又给这种对称结构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生动地体现出:“卿云烂兮,丝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见兮。”这种盼望吉祥长存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与文字瓦当相同的祈求幸福、康乐的心理。
②辐射圆旋结构
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有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蔡纹和一些云纹等,图案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有的在几何轮廓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花纹的互相转接,强调和追求图案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整个画面活泼洗炼,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③任意性结构
秦汉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绘以朴实饱满和古拙的美。如秦德鹿纹瓦当,汉的四神瓦当,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更具特点的是有些瓦当在主体纹饰空隙处,再填以蟾蜍、龙、飞雁等小动物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意境十分优美。
⑷文字瓦当的艺术性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今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他根据文字的多少、繁简,精心布置,或雄壮磅礴,或敦厚古朴,或凌厉刚健,或流畅洒脱,疏密错落,粗细相应,达到饱满酣畅,刚健相济军横舒适的艺术效果。如一字文瓦当“关”、“卫”,“利”等,以整个当面为一单元,布置文字,字的外围笔画以圆而变,曲直相应,或有在文字空白处加填云纹等予以点缀,刻意求工,给人一种图案美。二字者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讲究对称美。虽然笔画有繁有简,如“千秋”,“佐弋”等,二字笔画简繁悬殊,作者为使两边对称,巧妙的将“秋”字的“火”部,“佐”字的“亻”部放在当面正中,这样就形成了“千”“禾”“左”与“弋”的对称结构。多字者一般采用四单元结构,将圆分为四个界格,每个界格内不止一字或二字,形成四方连续,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这种结构在瓦当中使用最多。此外还有许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以字之多少、繁简,灵活配置,十分活泼紧凑。
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
四、 总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汉代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 </pre>
瓦当一般为泥质灰陶,陶土一般要求土色纯黄,粘性较好,沙石较少的黄壤土烧制而成。瓦及瓦当的发明,是在制陶工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为适应较为成熟的土木结构建筑的需要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出现于西周中晚期的宫殿建筑群遗址下。因此,西周瓦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早熟、发达和独具特色,它是古代中国许多发明创造中又一独创。瓦当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建筑构件、保护屋檐椽头免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它更以其图案、文字的美妙、生动,达到装饰和美化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它既是一种实用品,同时又是一种艺术品,而其自身所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宣扬其治国之道的宣传品。在规模宏伟的大型建筑物上,配以造型精巧的瓦当,构成了极富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模式。
一、 汉代瓦当产生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建筑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二、 汉代瓦当的特点
汉代的瓦当继承了秦及以前的瓦当的形制有半圆形和圆形两种。半圆形瓦当流行于汉初,圆瓦当的形制变化是:汉初与秦代瓦当风格近似,武帝以后特点较为明显。制作实现用模子将瓦面印好,再附在瓦筒坯上,因此一般是瓦面变大,被面光平,没有切痕和棱角,瓦当边轮较宽且平整,质地明显较秦瓦好。陶色为灰色或浅灰色。
西汉素面瓦当较为少见,所见者多为饰纹瓦当和文字瓦当,其饰纹瓦当亦可分为图像画和图案画两类,图像种类繁多,据《陕西金石志》记载有麟凤、狻猊、飞鸿、双鱼、玉兔、蟾蜍等数十种,构图巧妙,独具匠心。值得注意的事,与秦图像瓦当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同,汉代瓦当图像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汉代质朴浑厚、走有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关于瓦当纹饰的区分,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及图像纹瓦当、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三种。它们的特点我将在下面分别论述。
一图像纹瓦当
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
蟾蜍玉兔瓦当 淳化董家村采集,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
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
青龙纹瓦当:直径19厘米左右。当面饰一龙,头有双角,颚下有髯,细颈短足,满身鳞甲,长尾翘起,双翼上扬,矫健如飞。《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萧丞相作未央宫,里东阙、北阙。”注引《关中记》曰:“东有苍龙阙,北有玄武阙。”或谓“瓦图龙纹,当是苍龙阙瓦。”按此种瓦应为汉宫内东向殿阁所用。
白虎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虎纹,虎体态雄健,巨口大张,引颈翘尾做奔驰状,《淮南子》云:“西方金地,其兽为白虎。”此种瓦应为汉宫内西向殿阁所用。
朱雀纹瓦当:直径18厘米左右,当面为一鸟性动物,其状为凤头、鹰喙、鸾颈、鱼尾、头上有冠,羽毛散张,振翅欲飞,习称为朱雀。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南向殿阁所用。
玄武纹瓦当:直径18.5厘米左右。正中为一龟蛇,龟匍匐爬行。蛇卷曲蟠绕于龟体之上。亦有纹饰作一龟二蛇的。《史记•••高祖本纪》载:“八年······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故有人认为:“瓦图龟蛇纹,当是未央宫北阙之瓦”。此种瓦应为汉宫内北向宫殿所用。
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图像纹饰,运用线与面的有机结合,以写实的手法多方面逼真地摹写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并时有突破,捕捉人类瞬息的灵感,去大胆的表现幻想中的物象。如饕餮纹、怪兽纹等,是对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提炼,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有更高的艺术境界。
⑵图案纹瓦当
云纹瓦当 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卷云纹瓦当:如咸阳渭陵陵园土阙内采集的一件,直径18厘米,边轮较宽,当心为一圆钮,钮外有二周旋纹,旋纹间有一圈小连珠纹。外区以四组双线划分为四格,每格饰一组卷云纹,外区边缘又施一周网纹。具有显著的汉代云纹瓦当特色。
羊角形云纹瓦当:如华阴华仓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4厘米,边轮残损较多,当面中为一圆钮,钮外施一周弦纹,外区以四道短线划分为四格,以界格线为中轴饰四组对称的羊角形云纹,外区边缘还施一周绳索纹。
图案纹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抽象,是国画艺术的最高阶段。它运用几何线条简略地勾勒,是线的艺术。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的对象被简化,变形,其本来的含义已被逐渐忘却,而线条本身却在不断产生新的内涵。图案纹又可分为生活图案纹和纯粹的图案纹,前者以图案的形式表现生活的某些内容,如树木纹、树枝笔直,成双成对,平行对称;云纹,或钩状,或单尾,双尾,或连干树枝,置于空间,都是自然中少见的。此外还有箭杆弯曲或穿云的箭纹、山形纹及一些变形的动物纹等,还可以看出其本来具体形象的痕迹,纯粹的图案则完全脱离其具体直观形象,而不能直接看出所依据的来源形象。
⑶文字瓦当
文字瓦当在汉代最具时代特色,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丰富,词藻极为华丽,内容有吉祥颂祷之辞,有宫苑、陵墓、仓庾、私宅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
一字瓦当:
卫: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采集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
西汉时长安城及周围的主要宫殿均设有卫尉,执掌守卫或防卫,如长乐卫尉,未央卫尉、建章卫尉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卫尉,秦官,掌宫门卫屯兵。”又“长乐、建章、甘泉卫尉皆掌其宫,职略同,不掌置。”“卫”字表示守卫敫巡之义,此种瓦为汉代卫尉或城垣、宫门的卫屯屋亭所用。过去一般认为“卫”字瓦当是秦始皇灭六国后,仿效卫国宫殿作之于咸阳,故在所施瓦当上标有“卫”字,此说不足为信。
李:出土地点不详。直径15.3厘米,边轮宽1厘米,当面中部位一篆书“李”字,当为李姓家族所用之瓦。
二字瓦当
佐弋: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3.3厘米,当厚2.3厘米,当面自右向左横书篆体“佐弋”二字,字外有弦纹一周。《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少府,秦官······属官有······考工室、左弋······”“佐弋”即“左弋”,此瓦应为佐弋官署建筑所用。
千秋:如原藏陕西省博物馆的一件,直径18.5厘米,篆体“千秋”二字并列,自右向左横读,写得很散,布局似“千火禾”三字,另见山东所出土者,多为半瓦当,当面中间以双道凸线相隔为左,右区,每区一字,“秋”字也写成“禾”,“火”二字,章法绝妙。均属吉语类瓦。
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比彩陶纹饰的抽象几何纹还要更为自由的和多样化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的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中国独有的线的艺术。
三、 汉代瓦当的工艺美术特征
古代瓦当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及书法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⑴瓦当纹饰的取材美
古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尤其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
⑵纹饰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能更加突出整个画面静中有动,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古代艺术家已自觉地运用这一原则,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例如:秦始皇陵所出夔纹“瓦当王”,作者意欲突出的是一种像兵马俑军阵那样的雄气博大的程度。如何来表现这种大呢?除了体积巨大,艺术家选用了“大半圆”的造型,以不封闭的曲线给人以一种无限延伸、扩张的联想,再配以曲直蜿蜒、气魄雄伟的夔龙纹,较好的表达了这种博大的气魄的主题,构造精妙。可为古代艺术作品中运用圆弧装饰美的典范之作。
瓦当纹式体现的造型美,更为突出。古代艺术家在有限的画面上,以传神的笔法塑造出各种各样,变化无穷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动势的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那种征服世界的自信的力量,毋宁说更多的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3).瓦当纹饰的结构美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决定了它首先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在固定的了空间、高度、距离的限制下,突出装饰效果。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再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破费匠心的。
①中轴对称结构
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它的特点是等量同形,即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齐临淄故城所出土的瓦当上的树木双兽、双骑、乳钉、卷云、箭头等纹饰。都是典型的对称结构,以树木为明显的中轴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燕国瓦当中的饕餮纹、双兽纹等,都是以一无形的中轴为轴安置图象的对称结构,有时这种对称结构中也出现一些不对称的变化,如树木中轴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等等,这是对称中的不对称,给人一种新奇、活泼的感觉。绝大多数云纹瓦当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四界格,每一界格为一单元重复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主次、疏密都经过精心安排,其线条的变幻无穷,又给这种对称结构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生动地体现出:“卿云烂兮,丝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见兮。”这种盼望吉祥长存的美好愿望,传达了与文字瓦当相同的祈求幸福、康乐的心理。
②辐射圆旋结构
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有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蔡纹和一些云纹等,图案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有的在几何轮廓内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花纹的互相转接,强调和追求图案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整个画面活泼洗炼,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③任意性结构
秦汉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绘以朴实饱满和古拙的美。如秦德鹿纹瓦当,汉的四神瓦当,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更具特点的是有些瓦当在主体纹饰空隙处,再填以蟾蜍、龙、飞雁等小动物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意境十分优美。
⑷文字瓦当的艺术性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今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他根据文字的多少、繁简,精心布置,或雄壮磅礴,或敦厚古朴,或凌厉刚健,或流畅洒脱,疏密错落,粗细相应,达到饱满酣畅,刚健相济军横舒适的艺术效果。如一字文瓦当“关”、“卫”,“利”等,以整个当面为一单元,布置文字,字的外围笔画以圆而变,曲直相应,或有在文字空白处加填云纹等予以点缀,刻意求工,给人一种图案美。二字者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讲究对称美。虽然笔画有繁有简,如“千秋”,“佐弋”等,二字笔画简繁悬殊,作者为使两边对称,巧妙的将“秋”字的“火”部,“佐”字的“亻”部放在当面正中,这样就形成了“千”“禾”“左”与“弋”的对称结构。多字者一般采用四单元结构,将圆分为四个界格,每个界格内不止一字或二字,形成四方连续,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这种结构在瓦当中使用最多。此外还有许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以字之多少、繁简,灵活配置,十分活泼紧凑。
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
四、 总结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汉代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 </pre>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煞尾
- 2021-07-29 21:05
瓦当
瓦当又称"瓦头",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是瓦的头端,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
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
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