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0 09:01
  • 提问者网友:謫仙
  • 2021-04-10 01: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选自《论语》)   注:蓧:耘田用的竹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路从而后                    B.遇丈人,以杖荷蓧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明日,子路行以告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植其杖而芸                    B.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C.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和“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杖荷蓧 ②子路行以告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④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A.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B.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C.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①和②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4.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欲洁其身”中的“洁”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七十者衣帛食肉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D.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荷蓧丈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傲慢,后来又热情地接待子路,这是因为他想展示宁静、团聚的田园生活给子路看,证明隐居比知其不可而为之好。 B.子路离开荷蓧丈人后,孔子使子路反见之,是要子路去劝说荷蓧丈人,不要隐居,要出来治理天下。 C.“子路至则行矣”,说明荷蓧丈人受了孔子的影响,也知其不可而为之去了。 D.尽管知道这种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却也不肯洁身自好而放弃责任。孔子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比起隐士来是积极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4-10 02:41
C D D B C 1.提示:A项中“从而”两个词古义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随,“而”是顺接连词,可不译;今义“从而”是作为一个顺接连词用。B项中“丈人”古义是对老年人的敬称,今义指岳父。D项中“明日”古义一般指某一天的第二天,今义就是“明天”。 答案:C 2.提示:A项中“芸”通“耘”;B项中“见”通“现”;C项中“反”通“返”。 答案:D 3.提示:①句中的“以”是介词,可译为“用”,②句中的“以”也是介词,可译为“把”;③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④句中的“之”也是助词,但是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答案:D 4.提示:B句中的“封”与例句的“洁”都是使动用法;A句中的“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穿;C句中的“时”是名词作状语,按照时节;D句中的“少”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引申为小看。 答案:B 5.提示:C项,丈人之所以离开是估计孔子会让子路重来劝说他不要隐居,而他是不愿从仕的,所以先走了。 答案:C C D D B C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4-10 03:39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