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怎样加强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答案:1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31 20:07
  • 提问者网友:心牵心
  • 2021-12-31 08:09
怎样加强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2-01-06 14:43
一、人文精神在地理教学中的发展历程 科学和人文是人类发展的双翼,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偏面强调经济的发展,使科学教育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却对人文教育采取了不公正的待遇,忽视了人文教育,导致人们的人文精神缺乏,人文意识淡薄,带来诸多问题。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照搬前苏联模式发展教育,将我国的教育的目标建立在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经济建设上,在教育中逐步形成了科学主义甚至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重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对资源的开发,却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1]。发展到80年代,就形成了学校教育以升学为目标,重视智育,忽略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 二、地理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上个世纪90年代的初中地理教学大纲将原大纲属于必修的42个国家或地区,更改为28个国家或地区必修,剩余14个国家或地区为选修;同时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中关于气候形成原因的内容改为选修内容。到了后来的义务教育大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人文地理的内容,将必修国家有28个降到15个,选修由14个降到5个。这样,大纲中原来要求学生掌握448个地名减少到288个地名。同时,在义务教育大纲中还简化了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方法,由八大区域改为三大区域,这就基本改变了过去按“分洲列国志”来陈述地理事实和现象的方式和方法。 2、地理教材对人文意识的挖掘和渗透不够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与人文精神有关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加强地理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此外,发掘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意识的渗透。而在现实中这方面做的不足:教师对教材研究的深度还停留在表面;对学生人文意识的渗透培养意识较弱。如以我国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时代变化4000年前远古时代2200年前战国时期1100年前唐代1840年前后民国时期建国初期现今覆盖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