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杜牧题目最长的诗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14:17
  • 提问者网友:寂寞撕碎了回忆
  • 2021-03-02 21:39
杜牧题目最长的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爱难随人意
  • 2021-03-02 22:30
杜牧题目最长的诗:

《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唐·杜牧)
九金神鼎重丘山,五玉诸侯杂佩环。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
斗间紫气龙埋狱,天上洪炉帝铸颜。若念西河旧交友,鱼符应许出函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妄饮晩冬酒
  • 2021-03-02 23:57
第一句不是 这是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里的句子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出。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寻访。隐者:这里指隐居在山林中的友人。此诗一作孙革《访羊尊师》诗。②童子:指隐者的小弟子。(3)师:指隐身,是童子的老师。(4)不知处(chu触):不知(隐者的)行踪。

[简要评析] 这首诗写了诗人寻隐者而不遇的经过,内容清淡若无,全诗空灵飘逸,有着隐士般不着痕迹的风格特征。唐人喜隐,然而隐居的方式及目的均有较大的差异。从方式上看,有终身隐、隐后仕、仕后隐、亦仕亦隐等多种,如王绩为仕后隐,王维为亦仕亦隐。而本诗中的隐者,大概是位真正的隐者,他隐遁山林,专心修炼。本诗中的隐者,即是一位真隐士,而不像是一位道徒或僧人。这首诗在表现隐者高尚情操方面很注意气氛的描写,通过这种不是渲染,不是烘托的烘托,便将这位隐者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了。诗中主要是抓住了以下这些意象的描写:首先是诗题中的“不遇”两字,这两字下得很重要,正是这“不遇”两字,写出这位隐者是位以隐为业的真隐。设想一下,若这位隐者是个身在深山而心系官爵的企慕荣华富贵的假隐者,他必定耐不住寂寞,必定注重同外界的联系,因而也必定不会日日云深处采药,他要做的必定是待价而沽、静候外来寻访者之类的事了。再就是“松”、“云”的描写,这更容易解释。青松的伟岸挺拔,正好是隐者正直品行的象征;青松的长绿不凋,也正是隐者坚抱操守的象征。而白云的洁白无瑕,恰是隐者高尚道德的暗喻;白云的悠闲自得,更是隐者的内心有着无限愉悦、无限欢畅的形象说法。在古典诗词中,用松云写隐者其人的名句不计其数,本诗只是其中一的例。而“采药”这一举动,也有深意。药为救人济世之物,言其师入深山采药去,即寓有隐者所重乃欲为社会多作贡献,故笔者认为他很可能是位虽不欲同官场合作,但仍关注着国家和百姓命运之人。最后让我们来揣度一下诗人对这位隐者的态度。笔者认为,诗题中虽有“不遇”两字,似乎诗人因未能遇上他而感到有点遗憾。但从整首诗的意境看,诗人并不一定有这种想法。你可看看在读者面前出现的是一番什么景象;弟子伫立在青松之下,用手指着远处那连绵的群山,还有山中那不尽的白云,告诉诗人,我的师父就在那难以知晓的地方采药哩。作为读者面对这幅画面会产生什么想法呢?一定会感到,这位隐者他的心胸就像这大山一样宽广,他的品行就像这白云一样纯洁,他的操守就像这青松一样坚强,他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其实,作者当时就可能已经产生了以上的看法,但他故意不说,而让读者自己去体验、去品味,这要比自己直接说出来更好一些。从诗意上来说,诗人这次访寻隐者正是因为未遇上他,而从他所隐居之处的云深、节松、采药见出了隐者之不为人知的飘逸、出尘的生活方式、清雅志趣,得到的启迪足以让诗人在人生中去感悟、体味。

[诗人简介] 贾岛(779-843),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北京市)人。初为僧,韩愈劝之还俗。屡举不第。文宗时为长江(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后改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卒于普州官舍。贾岛是所谓苦吟诗人,以清奇幽峭见称。由于求奇求瘦硬,诗的情调也多阴沉峭冽,缺少强列的感染力。但他的影响却极深远,不但下逮晚唐五代,即南宋的永嘉四灵和江湖派、晚明竟陵派,也都受到影响。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