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6 06:21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3-06 03:19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3分)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猎心人
  • 2021-03-06 04:36
(答案→) 解析: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国近代史史料的阅读解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有关史料中获取民国初年至五四时期中国民众对民主共和、国民革命等重要问题认识的关键信息,并能够结合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解释其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蓝房子
  • 2021-03-06 05:13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